Dick Lee 的眾多作品中﹐《再生戀》可謂集合眾多曲風於一身﹐自成一格。歌曲旋律悽怨動聽﹐然而難度奇高﹐其變異拐彎之多﹐較《前塵》猶有過之。歌曲的結構亦是罕見地豐富﹕除了主歌﹐副歌﹐bridge﹐還有結尾一段排比/工整的verse﹐創意斐然。編曲方面﹐DL不遺餘力﹐法寶盡出。敲擊的程式編寫﹐極盡心思﹐印度鼓樂﹐如枝葉和主幹般相互重疊﹐把整首歌的節奏變得異常豐盛﹐充滿層次感。曾有人提出作為一首主打舞曲﹐ album version 的《再生戀》節奏太慢﹐難以如《瘋了》和《傾斜》般令人起舞﹐直接影響了歌曲大熱的程度。然而《再生戀》的曲風是七十年代的 funk﹐跟《心野夜》一脈相承﹐雖然節奏已明顯地較同類歌曲強烈﹐然而絕對與《瘋了》等 hip house 的風格有楚河漢界的分別﹐也是《再生戀》的「反潮流」特色之一。趙增熹負責的 rain stick﹐極富戲劇感﹐淅瀝雨聲從左至右暗傾瀉﹐儼然呼應「一朝春盡」的意境。背後若隱若現的合成小號﹐偷偷帶來一絲拉丁風情。中段霍世潔小姐的二胡﹐柔腸百折﹐將歌曲推上高潮。末段的鋼琴是不折不扣的爵士怨曲﹐也盡顯 Dick Lee 鍵盤上的功力。《再生戀》將 funk﹑dance﹑hip hop﹑印度﹑中樂及爵士音樂元素融為一體﹐編曲之巧﹐遠勝樂壇上同期作品數籌。
SL 藝高人膽大﹐ 以越劇唱腔先聲奪人。至於趨退於真音及假音之間﹑輕柔夢幻似的唱法﹐ 已成為了 SL 的個人風格﹐對她而言已不再存有任何難度。SL 更為自已唱高八度的和音﹐揉合了美聲的唱法﹐是唱功的證明。中段的英語口白﹐亦古亦今﹐令中外交融的風格貫徹始終。歌曲後段﹐Dick Lee 的和音漸漸介入﹐張力更增﹐直至曲終的一秒方始消散。
《再生戀》有一個名為 Multi-dimensional Remix 版 (歌名端的刁轉!)﹐最早出現於《野花》的日本發行版﹐繼而收錄在《華納難忘你白金經典十五首》。國語版的《再生戀》也沿用了混音版﹐是 hip house genre。Remix 版節奏雖比 album version 強烈﹐ 個人卻比較鍾愛原版的 fusion 風格多一點。負責《再生戀》Remix 版的 V-Wild Production ﹐也製作過軟硬天師的《廣播道Fans殺人事件》。《再生戀》Remix 版中僧人喃喃頌經的一節﹐給予了星工廠靈感﹐引申成為《天地野花》的一項重頭表演。
黃霑先生曾指出《薔薇之戀》這一首本地創作歌曲﹐是粵語流行曲在六十年代未能「登大雅之堂」的最佳佐証之一。《薔薇之戀》的廣播劇完完全全以粵語編寫﹑粵語演出﹐然而主題曲卻是一首本地創作﹑古意盎然的國語歌曲 ~ 歸根究底﹐只因當時的粵語歌曲仍徘徊於「哥仔啊﹐靚啊靚得妙﹔哥仔啊﹐靚啊靚﹐引動我心潮」或者「飛哥跌落坑渠﹐飛女睇見流淚」等俚俗無文﹑製作粗陋的「七日仙」電影插曲﹐是以粵語流行曲一直未能受「有識之士」尊重及正視﹐更遑論擔當重頭廣播劇的主題曲。粵語流行曲要到七十年代才真正抬頭﹐香港電視劇集主題曲對於推廣粵語流行曲勞苦功高 (若有興趣回顧香港電視劇集主題曲的發展歷程﹐請參覽 sandyandme 版主Chi 的《come back to love》blog)。
《薔薇之戀》整首歌曲的結構雖然簡單﹐但旋律優美﹐起伏有致﹐有傳統歌曲的風格﹐卻沒有靡靡之音慣見的俚俗匠氣。以二十一世紀的標準來評閱歌詞﹐可能會覺得文縐縐的過於古典﹔但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平來看﹐歌詞乾脆佻達﹐充滿挑逗。女主角的「自信」(「你要是愛薔薇﹐哪怕薔薇刺多」) 和「主動」(「浮生如夢﹐為歡幾何」)﹐在當時可說極其前衛開放﹐周聰先生的筆下﹐赫然是一位「都市女性」的先驅。當然SL的《薔薇之戀》﹐最誘人的地方在於編曲﹐主唱及和聲三部份。唐奕聰自《埃及玫瑰》後﹐為 SL 編出了另一首出色的作品﹕九十年代的 drum and bass 加上 hip house 的程式及編排﹐將傳統的流行曲旋律引進一個嶄新的境地。Dick Lee 和唐的鍵盤兀帶有一種七十年代的 disco 感﹐放諸一片 《Confessions on a Dance Floor》 及《一個人 》的 retro 熱潮下﹐依然流行受落。SL 的一把假音靚聲完美無瑕﹐比之《情人的眼淚》﹐更為進步。歌聲中那一種嫵媚曼妙說不出的迷人。Dick Lee 的和音﹐令我想起六十年代某些巴黎歌曲﹐當然節奏要up beat 得多。
〈薔薇之戀〉第一個版本不見天日,當年在收音機只錄了半首,仲有黃志淙夾歌...商業一台91年同名廣播劇主題曲,編曲的骨幹大致相同(只聽半首不敢作實),我的估計是最初只為那個廣播劇而唱,搵唐奕聰編曲,然後《野花》因利成便,但為了貫徹 Dick Lee flavor,based on 原有編曲修改:例如第一版 intro 比較像伊甸園(唔知有冇夏娃...),鋼琴同小提琴帶出懷舊 feel;album version 個 beat 就比較勁,時代感重好多,再加埋 bababalababala... 讓憶蓮與 Dick Lee 年頭唱到年尾(勁過 Don & Mandy:)不過兩個版本都有 CoCoCoCome On...
據聞SL那個早期的 radio version﹐還出現了一些國語發音的瑕玼﹐在專輯版本都被SL糾正過來。至於91年的廣播劇是否六十年代的再生版﹐則需要其他朋友指正了。雖說電台廣播劇不再是大眾的主要娛樂來源﹐卻造就了不少歌手合作演出﹑橫跨唱片公司畛域的黃金機會﹐如郭富城彭羚的《戀愛1/2》﹐劉德華楊千嬅謝霆鋒盧巧音的《全職殺手》﹐和黎明楊采妮的《七劍》。SL也不例外﹐曾參與過廣播劇的演出﹐分別與哥哥合作了《七年三日》和學友的《日與夜》﹐兩劇都成為了廣播劇的經典。
自《情人的眼淚》空前的成功﹐Dick Lee 和 SL 不斷發掘中國流行歌謠的寶藏﹐配以全新的編曲及演繹手法﹐揉合中西古今的特色﹐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眾所周知﹐《野花》專輯裡就包括了三十年代的《夜來香》和六十年代的《薔薇之戀》兩首單曲﹔而 Dick Lee 在同期推出的《Orientalism》專輯則有《春天裡》和《阿里山》。SL 和 Dick Lee 合作的三首「經曲新唱」作品﹐既有共通的合成電子音樂元素﹐每首歌卻又各自具備令人喜出望外的特色﹕如《情人的眼淚》變成了中英文男女兩部對唱﹐《薔薇之戀》配以九十年代的hip hop 及六十年代的巴黎氣息……
《夜來香》的改變就更大﹐ 除了歌名﹐ 副歌部份及中段過場得以保留外﹐整首歌的旋律﹑歌詞﹑及配樂都徹底地被改頭換面﹐可說成為了一首全新的單曲﹐不過輕輕借用了原曲的 sample 而已。Dick Lee 新寫的旋律有一種 ambient/chill out 的味道﹐抒情慵懶﹐接上原曲的副歌﹐再以多部和聲終結全曲﹐精彩紛陳﹐帶有三分熟識和七分驚喜。雖然《都市心》面世在先﹐不過我是在91年底先購得《野花》﹐才在92年補購《都市心》。又是先入為主作祟﹐收錄在《都市心》裡的國語版《夜來香》﹐因為尾段少了 Dick Lee 的部份; 和聽慣了的粵語版相比﹐總覺欠缺了什麼似的﹐有點怪怪的感覺 ……
陳澤忠先生的編曲﹐最引人入勝的部份﹐莫過於二胡大師霍世潔小姐中段的過門獨奏。配以陳澤忠緊密的敲擊程式編排及 Dick Lee 的和音﹐不但帶出原曲耳熟能詳的旋律﹐緊湊的節奏更赫然發放一絲亞熱帶的風情。《夜來香》的編曲創意新穎﹐又緊扣原曲﹐編排之用心﹐令人敬服。SL 的主聲演繹極度輕柔﹐堪配得上「如絲嬝繞﹐如水百千」八字之評﹐尤其副歌的國語部份如夢似幻﹐嗓音美不勝收。加上 Dick Lee 一貫精巧豐富的 background 和音﹐令曲、詞、編、唱、和五個元素完美地結合﹐交織成一首水準極高的流行歌曲。
《夜來香》的單曲曾在日本發行﹐頗受歡迎。據 sandyandme 的資料﹐緊接《沒有你還是愛你》﹐《夜來香》成為 SL 第二首打進日本 J-Wave Tokio Hot 100 排行榜的單曲 ﹐甫上榜便穩佔第49位,SL 也成為第一位以中文歌打入日本流行榜的歌手﹗ 2006年十二月《夜來香》的3吋CD 重新限量發行﹐也是我們重溫這首作品的最佳機會。
《花之色》是 Dick Lee 最拿手的 funk﹐與《心野夜》相比﹐更要慢一點﹑輕鬆一點﹑ 抒情一點。《花之色》的結構比較工整對稱﹐主歌部份重複了兩次﹐才轉入副歌部份。副歌部份的音域變化不大﹐又沒有 bridge﹐當副歌來來回回重複了幾次後﹐曾讓我感覺到有點「原地踏步」的感覺﹐不夠痛快。以旋律而言﹐《花之色》在 Dick Lee 芸芸眾多作品之中﹐只屬一首隨意小品﹐有別於《野花》﹐《沒結果》﹐《感覺完美》等旋律豐富的主打歌。
《一輩子心情》是林夕第二次和SL合作。上次《你令我性感》﹐林夕把「性感」這個抽象主觀的概念描畫得細緻入微。《一輩子心情》的氣氛同樣輕鬆感性﹐主題仍然圍繞著「終於找著要找的人」﹔兩者的分別﹐在於這一次女主角本對愛情不存寄望﹐並不相信兩個人的感情能持續彌久﹐盈香不散。只因生命巧遇上一個人﹐女主角的愛情觀作出了微妙的變化﹐如一朵野花在心裡驀然盛放﹐不在乎成功的或然率﹐願意全情投入﹐分享一輩子的心情。比較喜歡「從我眼中﹐ 難再造純潔的夢﹐ 赤地上何來情種」數句﹐與《李爾王》裡的 “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 同出一轍﹔ 難怪《一輩子心情》的英文歌名為《Seed of Love》﹐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SL 演繹這一首作品﹐如魚得水﹐主歌部份輕柔旖旎﹐柔腸百轉﹐到了副歌部份嘹亮的歌聲透現出含蓄的堅毅和決心﹐深情澎湃。到了最後一句「令我心中的野花更盛」﹐ SL 將歌聲收放得輕如飄羽﹐ 醇如濃酒。不能忽略的﹐當然是SL 在歌曲最後部份縱橫穿梭的 ad lib。91年的時候﹐家裡有一部 LD 機﹐曾經以機器 minus one 的功能﹐把 SL 的主音隔去﹐只欣賞她和倫永亮先生如太初混一的合聲﹐及她出神入化的 ad lib ~ 單就這一點及 alto saxophone 悠揚的伴奏﹐整首歌已近乎完美無瑕。《一輩子心情》沒有出現國語版本﹐然而它卻被翻譯成日語版﹐收錄在94年出版的《Simple》專輯裡﹐ 名為《Sweet Blue》。
回顧前數張SL的專輯﹐ 把守第一關的歌曲﹐都是粵語流行曲的典範力作﹐尤以《依然》﹐《傾斜》﹐及《破曉》為最。《只要我活過哭過》的水平既與以前的作品看齊﹐ 監製和歌手卻絲毫沒有因循怠惰﹐把以往的成功元素盲目地翻版出爐。這首原創歌曲雖然結構簡單 (verse A﹐ B﹐ chorus)﹐然而 Dick Lee 所撰寫的旋律﹐深暗音樂起承轉合的要理﹐自然流暢﹐手法又獨具個人風格﹐不落一絲俗套。旋律的鋪排﹐如一步一步昂然往上攀登﹐最後立足絕頂﹐視野無際﹐一片光風霽月的胸懷。是以周禮茂先生不把這首壯闊的歌曲寫成情歌﹐實是明慧睿智之舉。
《只要我活過哭過》也帶出了星工廠的一位新成員趙增熹先生。趙增熹自 1986 年起從事唱片製作助理,曾編製過不少名曲﹐如哥哥的《有誰共鳴》和梅姐的《夕陽之歌》等。與 Dick Lee 合作的《只要我活過哭過》﹐趙先以 piano ballad 的手法奏出副歌作 intro﹐ 實而不華﹐ 然後中段以 pop rock 的手法﹐ 讓電結他來一段獨奏﹐ 再切入古典結他﹐ 相互和應。那時候我比較想不通﹐總希望SL會用一點比較華麗堂皇的配樂手法﹐來作《只要我活過哭過》的編曲。久而久之﹐卻漸漸喜歡了趙的編曲﹐覺得這個版本坦率直接﹐國色自然﹐也和專輯整體的音樂路向統一吻合。
《野花》是林憶蓮和許愿組成星工廠後第一張完全自資﹑ 獨立製作的專輯﹔ 也是 SL 所有專輯裡﹐ 音樂風格最深受 Dick Lee 主導影響的一張 。《野花》最令人難忘的是: 歷久常新的音樂﹐ 林振強周禮茂潘源良林夕絲絲入扣﹑ 蕩氣迴腸的歌詞﹐ Dick Lee 盡心獻藝的和音﹐ 哀怨的二胡和古箏﹐ 超越時空的葬花詞﹐ 流瀉的鋼琴伴奏﹐ 咖啡館裡的午後陽光……當然﹐ last but not least 是 SL 千變萬化的演繹和真摯動人的感情。
「回憶為誰盛放」其實亦師法海明威《戰地鐘聲》的一句﹕For whom the bell tolls﹐it tolls for thee。回憶亦然﹐一切也是因為SL的音樂而起。及後Sandyandme 的網主Chi提供連接﹐還承蒙賞識﹐給予評註﹕「做得非常詳盡精美的英文網頁,每張唱片都分項評分和寫碟評,值得細閱,又將歌詞譯成英文,可惜已有數年沒有更新。」真的﹐庭園荒棄﹐轉眼十年。
2006年10月,一時興起﹐在國內的《憶蓮盛放》BBS上分享了一篇名為《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的文章﹐淺談《原來》﹑《本色》及《呼吸》三張專輯的共通之處。接著便開始了《紛紛飄落的日子》系列。兩年多來﹐從《灰色》一直寫到《Love﹐Sandy》的序篇﹐雖然大言炎炎貽笑大方﹐卻也自得其樂。這些文字陸陸續續在 Windows Live 的網誌上重發﹐繼而同步刊載。因為順手拈來 best actor (最佳男主角) 作筆名﹐於是網誌的名字便引用了「頒獎典禮後﹐at his penthouse suite」的典故﹐當時覺得自己頗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