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2009

《回來愛的身邊》 - Come Back To Love


須要讓更多的愛回來身邊

然后再傳揚出去


1992年秋天面世的《回來愛的身邊》是一張很特殊的專輯。它是憶蓮和許願自立門戶﹑跟華納分道揚鑣後﹑加盟華星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承接著燦爛芬芳的《野花》﹑ 相隔十個月的時間﹐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作品。《回來愛的身邊》有它的突破﹐也有它裹足不前之處﹐在SL眾多的作品裡﹐佔據著一個不高不低的奇特地位。


環境


SL 約滿華納後﹐花落誰家﹐去向一度撲索迷離﹐備受外界關注。星工廠的成立﹐意味著SL的音樂製作自主獨立﹐新東家只負責發行及宣傳 -- 在當時的香港樂壇是一種比較新鮮和冒險的合作形式。在一片觀望揣測下﹐結局頗出人意表﹕SL和華星簽約。當時我也心下嘀咕﹕為什麼選擇華星﹖甚有「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覺。

華星和寶麗金﹑華納﹑百代﹑新力等各大唱片公司有別﹐它並非外資入主經營﹐是不折不扣﹑土生土長的本地唱片公司。也許是我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總覺得華星出版的專輯製作﹐擺脫不了街坊氣息﹐跟華納的國際路線相比﹐檔次有別。華星在71年成立﹐82年起和無線主辦新秀歌唱大賽﹐一如樂壇的少林寺﹐發掘和培植了不少傑出的藝人﹕包括梅艷芳﹑呂方﹑張衛健﹑杜德偉﹑陳奕迅﹑楊千嬅 ……於80年代中期華星也曾是金漆招牌﹕梅姐的《似水流年》﹐《壞女孩》和《烈燄紅唇》﹐和哥哥的《Leslie》﹐《全賴有你》﹐《為你鍾情》等等極為成功﹐足與寶記的譚校長分庭抗禮 (直至87年哥哥跳槽新藝寶﹐推出了氣勢更凌厲的《Summer Romance 87》)。


時移世易﹐到了92年﹐華星的實力有點青黃不接。除了大姐大梅艷芳﹐最紅的要數崛起不久﹑五音未全的天王郭富城 (其唱功歷年躍進﹐屬幾何級數)﹐繼而就是當時尚沒有進窺一線堂奧的鄭秀文及許志安﹐再次一級的是梁漢文﹐譚耀文……要與寶麗金華納的鼎盛陣容抗衡﹐華星極需要有名氣﹑有實力的一線歌手加盟助振聲威。

SL和星工廠的到來﹐對華星百利而無一害。當時華星由陳欣健掌舵﹐他和郭富城所簽定的正是製作/發行分家的合作形式﹔星工廠在華星身上﹐赫然找到了華納所不願付出的合作條件﹐達成了雙勝的局面 (93年郭富城帶著製作公司跳槽華納﹐94年推出《狂野之城》傳聞熱賣十一萬張﹐證明了華納終於頑石點頭﹐也接受了大勢所趨﹑業界架構轉型的事實)。


根據《許願回憶錄》的報道﹐許願和華星合作﹐其中一個原因是藉著華星和無線合作無間的關係﹐提高SL贏取「最受歡迎女歌手」的機會。當然﹐回首之際﹐贏了不代表什麼﹐得不到也不等於在音樂的路途上會隨風四散。多年來﹐野花仍然盛放﹐是最大的安慰。

音樂

《回來愛的身邊》的音樂風格顯然和《夢了瘋了倦了》和《野花》不同。雖然專輯裡仍包括了三首 Dick Lee 極其出色的新舊作品﹕《沒結果》﹐《躲起來》﹐《暖暖紅塵》﹐然而沒有Dick Lee 親身參與和音演出﹐音樂方面總好像有點寂寞冷清﹐依稀「鬧哄的約會告終﹐感覺驟變空」。也許前兩張專輯裡「中西配樂﹑古今元素」玩得太多太盡﹐《回來愛的身邊》的歌曲風格變得十二分「循規蹈舉」﹕dance﹐ R&B﹐ ballad﹐jazz﹐說一是一﹐不會像「夜來香」﹑「再生戀」般來個三合一﹐甚至四合一的 fusion (詳見中古blog)。就算用了琵琶作點綴的《由你開始》﹐也都是 Euro-pop 的曲風﹐走的都是西方路線﹐算是很「老實」的編曲。

《回來愛的身邊》的風格﹐還給予我一種福音音樂 (gospel music)﹑ 淨潔超然的感覺。除了因為《暖暖紅塵》裡壯麗雄奇的 gospel chorus 和《寵愛》裡充滿神秘感的拉丁梵唱外﹐絕大部份歌曲的訊息都跟教會那些聖詩相似﹐尤其《醒醒》﹑《由你開始》﹑《回來愛的身邊》﹑《暖暖紅塵》﹑《愛的世界》和《不捨不棄》﹐都是洋洋灑灑地「勸世揚愛」(雖然《沒結果》和《始終一天》仍然涉及情慾﹐不過也只算略具意思而已﹐跟《都市系列》相比﹐整體來說都要「純情」得多)。甚至林﹑倫﹑趙三人充當和音﹐也替自己這個鐵三角組合命名為「林永熹詩歌班」。

還有新加坡的音樂人 Joshua Wan 除了做爵士樂﹐也做福音音樂。難怪會覺得這張專輯有點宗教色彩。
雖攀上了《野花》的新高峰﹐SL的 vocal performance﹐仍不斷摸索創新。在這一張專輯﹐SL並沒有墨守成規﹐沿用《野花》裡纏綿悱惻﹑自成一格的氣聲﹐古典腔和哭腔﹐毅然換上了比較接近《都市系列》的美式騷靈R&B唱法﹐非但音域更廣更闊﹐控制從容自如﹐而且 vocal projection﹐如真槍實彈﹐火力沛然﹐展露著精準深邃﹑激情澎湃的爆破力﹐尤其在《醒醒》﹐《沒結果》﹐《回來愛的身邊》﹐《寵愛》﹐《暖暖紅塵》﹐《始終一天》﹐《不捨不棄》七首歌裡﹐因旋律和感情的需要﹐作出了不同的變化﹐盡顯SL演繹技巧的多元化﹐更見成熟進步。

製作 看 credit部份﹐SL並沒有參與《回來愛的身邊》的監製工作﹐看來揀歌錄音﹐一切都交由許願趙增熹打點。Dick Lee 和倫永亮的淡出﹐換上了年青一輩的趙增熹和黃偉年補上空缺。Joshua Wan 所編的《躲起來》和《寵愛》風格不同﹐極具創意。杜自持寫了一首《愛的世界》編了一首《沒結果》﹐兩首都精彩異常。

專輯部份的外景取自加拿大 (Montreal 和 Quebec City)﹐怪不得很多照片的背景都有「踏過我踏過的路」﹐似曾相識之感。欠缺了Kinson Chan 做美指﹐總覺得專輯的構圖用色及 graphic design 都有點跌了watt數。

星工廠也好﹐星音樂也好﹐一間唱片公司兩年半內改用了三個 logo﹐不知什麼回事。不過《回來愛的身邊》上的那顆肥星確實有點簡陋 -- 換得有理。


《回來愛的身邊》有一個 feature 十分值得許願去 brag about。正如專輯中指出﹕它是全球首次採用 Sony F7 digital sound processor 來處理音效﹐也是第一張採用Roland RSS sound field processor 的中文專輯。加上濱野織音的混音﹐難怪整張專輯的音效如此清脆空闊﹐充滿強烈的立体空間感和層次感。從技術製作的角度來說﹐《回來愛的身邊》是一大躍進﹐的確不同凡響。

概念


《回來愛的身邊》專輯的整體概念﹐說穿了﹐不外是「回- 來- 愛- 的- 身- 邊-」六字。我覺得可以探討鑽研的角度不多﹐初初接觸這張專輯的時候有點悵然若失。《回來愛的身邊》的主旨和訊息﹐遠不如《夢了瘋了倦了》和《野花》的恢弘博大和細緻精微﹐甚至《都市系列》裡任何一張專輯與之相比﹐意念也較為多層次和多變化。如果這一種大幅度的調節﹐是為了迎合更廣泛的市場口味﹑杜絕外界「曲高和寡」的批評﹐則未免有點削足適履。

《回來愛的身邊》勝於旗號鮮明﹐製作嚴緊。雖然概念變得淺白和單元化﹐但絕對首尾呼應﹐結構完整。當然﹐SL後來對於專輯製作的觀念起了變化﹐變得比較率性﹑流動﹑隨意 -- 就算概念統一如《原來》和《呼吸》﹐也沒有前期的概念專輯來得「刻意」及「徹底」。


在某程度上﹐《回來愛的身邊》可說是SL最後一張打正旗號﹑苦心經營的概念專輯。自此之後﹐一切一切﹐不如重新開始。

原刊﹕2007/02/24

5 comments:

wai said...

版主說:
"如果這一種大幅度的調節﹐是為了迎合更廣泛的市場口味﹑杜絕外界「曲高和寡」的批評﹐則未免有點削足適履。"

其實"野花"的偏鋒,令不少非死硬派及中立樂迷卻步,而"回"碟的確再次貼近了大眾口味!我當年受不了"野花"的同學,也因"回"重新再買SL的CD!我們死硬派覺得平淡的"不捨不棄","醒醒",他們卻覺得合胃口!

所以,雖然"回"一碟未必即時能收回銷量失地,但至少有助穩住聲勢,奠定下一張大碟"不如重新開始"的強勁銷量基礎!

wai said...

補充一點,其實自憶蓮離開華納後,paco在簽郭富城連帶小美工作室之前,已和劉德華及其
NEW MELODY達成製作/發行分家的合作形式協議!

best actor said...

wai:

喜歡SL的人都充滿矛盾﹐既不想她隨波逐流﹐又想她受大眾歡迎。還是這麼多年後大家學會了順其自然﹐珍惜每一次的表演機會﹐每一張新的專輯。

謝謝補充指正﹗

馬高 said...

開始時先是激動的醒醒,先讓血脈沸騰;

然後那種心跳的感覺由沒結果繼續延伸到充滿幻想與柔情的由你開始;

之後基本上是說教式的編排:回來愛的身邊主歌先來非常“女人”的含蓄,按捺演繹,然後慢慢到達高潮,然後最後再輕輕的一句:回來愛的身邊~

然後是連續兩首勉勵同學“努力去愛”的歌;直到暖暖紅塵慢慢再次讓人興奮起來;爲了始終一天的熱血作鋪排;

最後當然是兩首向前看的大世界類型的歌作結尾。

小時候覺得沒結果雖然非常非常好聽,但是好像並沒有跟大碟概念很合。後來大了才了解,desperation/ lust也是愛的表現啊。:P

這張碟非常underrated,因爲妥協沒有爲她帶來更多獎項。但是其實之後再慢慢細聽,它其實還是很好很完整的一張碟。

best actor said...

你的分析很精準﹐尤其妥協沒有帶來更多獎項﹐一矢中的。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