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一天》的白板碟中還有兩個搖滾狂野的混音版本(詳見WhiteBoardSandy)﹐ 由陳澤忠操刀。長版重現在《不如重新開始》專輯之內﹐不過我仍是比較喜歡 euro pop dance 版本的《始終一天》。現場演唱《始終一天》的機會不多﹐只在93年的天地野花出現過。喜歡SL白色的貼身裝﹐配著及背的長髮﹐綽約一如野百合。其中一段和舞蹈藝員拿著幼繩群舞﹐有點像奧運會體操指定動作。至於倫永亮陳明道蘇德華的solo 演奏﹐造詣高明之餘﹐也不禁為他們Band 友的造型駭然失笑。
當時某些報章樂評﹐曾認為《暖暖紅塵》的編曲受了Enya 音樂風格的影響。個人認為兩者的音樂風格雖然都帶有濃烈的 new age 色彩﹐然而前者更接近美國的福音音樂多於 Enya 比較空靈超然的Celtic 曲風。Enya 的演繹風格不算原創﹐在愛爾蘭的民謠裡由來已久﹐其他歌手如 Sarah McLachlan﹐Elizabeth Fraser﹐ The Corrs ﹐甚至台灣的齊豫﹐都精於此道 (隨手拈來﹐Sarah McLachlan 的 《Song for A Winter's Night》 便是一例)。《暖暖紅塵》中除了開首和音部份有點 new age ﹐中途的變奏﹐後段的 gospel 大合唱﹐和 SL 最後渾然忘我﹑充滿爆發力的騷靈唱腔﹐都與 Enya 的演繹及曲風大相徑庭﹐所以兩者共同之處不多。
Dick Lee 的《暖暖紅塵》和《躲起來》的風格截然不同﹐前者磊落大氣﹐後者婉約嬌柔﹐各具特色。《暖暖紅塵》的結構段落分明﹐起伏有序﹐旋律容易上口卻清新動聽﹐沒有呈現半點公式化。周禮茂的歌詞﹐除了宣揚博愛互助的精神外﹐「人群內只覺步兒壯」之句﹐又有點像公益金百萬行的主題曲﹐安排在濃烈激情的《寵愛》之後﹐ 確有清新調劑的作用。
《暖暖紅塵》是黃偉年加盟星工廠後第一首為 SL 編曲的作品。黃偉年在八十年代中期出道﹐曾經組成邊界樂隊﹐包辦作曲﹑填詞及琴鍵手等重要角色﹐當時還在理工主修時裝設計的白嘉倩是樂隊的主音歌手。1986年第二屆嘉士伯流行音樂節﹐ 邊界樂隊擊敗群雄﹐奪得冠軍 (亞軍及季軍得主分別為 Fundamental 及 City Beat)﹐可惜並沒有因為該次獲獎而順利走紅。邊界解散後﹐黃偉年和白嘉倩捲土重來﹐在91年組成 Purple Heart﹐主打歌包括《超越邊界》﹐雖然勇氣可嘉﹐卻仍未能在偶像派當道的樂壇佔一席位。二人在92年加盟星工廠後﹐分別得到和 SL 在幕前及幕後合作的機會﹐也參與了93年天地野花情撼紅館的演出。星工廠/場關門大吉後﹐黃偉年仍然活躍於香港樂壇﹐如為歌手作曲和編曲 (如陳奕迅) 及擔任音樂劇《印象蘇絲黃》的音樂總監。
黃偉年在 Dick Lee 這闋抑揚悅耳的旋律裡得到了充裕的創作空間﹐顯示了他本人的音樂才華。歌曲開始的時候﹐ rain stick 聽來已不像《再生戀》中出現過的浙瀝細雨﹐隱隱描劃出迷霧中輕舟泊著細浪的畫面﹐緊接的拉丁結他弦音倏忽錯落﹐如欸乃一聲﹐暗暗帶出「人海滄滄﹐哪裡是岸」 的歌詞。整首歌的編曲可分為三個部份﹕第一段主歌和副歌只有 SL 和「林泳熹詩歌班」的和音﹐充滿 new age 音樂裡常見的絕塵恬靜。到了第二段主歌﹐加入了拉丁結他﹐比較有 ballad 的味道﹐少了前一段的夢幻飄逸﹐卻多了一絲人間暖意。第三段則是全人類大合唱﹐將歌曲推上了高潮。
福音音樂在美國有龐大的市場﹐福音合唱團培育過不少傑出的歌壇猛將﹐差不多所有著名的騷靈 R&B 女歌手/Diva 都有深厚的福音合唱團底子﹐如 Aretha Franklin﹐Diana Ross﹐Dionne Warwick﹐Whitney Houston﹐Jennifer Holiday﹐Mary J. Blige﹐ Mariah Carey﹐Lauryn Hill﹐Brandy﹐Beyonce Knowles﹐Jennifer Hudson…… 例子不可勝數。揉合福音合唱團風格「玩過界」的流行歌曲﹐在歐美樂壇屢見不鮮。早在多年前已有 Madaonna 極備爭議性的《Like A Prayer》(主要因為MV)﹐比較難忘的作品還包括 George Michael 的《One More Try》現場版﹐Sting 的《Let Your Soul Be Your Pilot》及 Mariah Carey 的《Anytime You Need A Friend》等等。
《暖暖紅塵》的福音合唱部份﹐由當時 Dick Lee 的舞台音樂劇 Nagraland 原班藝員跨刀演出﹐其中包括 Jacintha Abisheganaden (許林曾出席 Jacintha 和 Dick Lee 92年在新加坡的婚禮。可惜這段婚姻只維持了數年) 和《醒醒》裡客串出現過的 Ricco。福音合唱部份更是由 Dick Lee 的兄長 John Lee 所編寫﹐可謂李氏家將總動員。藉著《暖暖紅塵》﹐SL 再次展現了她廣闊的音域及風格多變的唱功。歌曲的前段極度柔美﹐假聲無瑕輕亮﹔中段過後﹐SL 在壯麗的和音襯托下﹐全情投入﹐以騷靈唱法投射出嘹亮鏗鏘的歌聲﹐一枝獨秀排眾而出﹐正是星光無法掩蓋。在《呼吸》專輯裡﹐SL 和台灣十一人組合神秘失控人聲樂園(Semiscon)合作了一首《箴言》﹐不單歌詞方面同樣發人心省﹐背景和音大合唱的編排和演繹﹐氣勢博大恢弘﹐更彷彿和《暖暖紅塵》﹐在某程度上產生了微妙的呼應和延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暖暖紅塵》的日語版本《どこまでもこの道を》收錄在《Simple》專輯內。
在憶蓮的專輯裡﹐成為專輯點題而又沒有成為派台主打的歌曲﹐記憶所及﹐還有最近的《呼吸》。根據 sandyandme《回來愛的身邊》的原曲為 David Koven 的《Ne me quitte pas des yeux》﹐收錄在他1991年的個人專輯之內。這首單曲不是 Koven 最為人熟知的歌曲﹐然而卻獲得星工廠的青睞﹐被 SL 改編成一首極具個人風格的抒情歌曲。
在他的官方網站裡﹐Koven 形容自己「立足非洲﹐思維美洲﹐心繫歐洲」﹐自83年出道至今﹐成名歌曲包括《Samba Maria》﹐《Afrique》及《Marvin》﹐都是出色的 fusion 和 funk 音樂作品。 Koven 在97年後沉寂過一陣子﹐曾經一度和騷靈色士風音樂人 David Cochrane 共同出過兩張專輯。在2006年十月底﹐Koven 在EMI 旗下推出了一張新的個人專輯《David Koven Is Back》﹐在2007年六月五日假座法國巴黎大賭場公開發售門票獻唱。
《由你開始》的英文原曲是《Baby it's you》 ﹐由 Burt Bacharach 作曲﹐ Barney Williams 和 Mack David 填詞。《Baby it's you》 的首個單曲版本在1961年面世﹐由美國 R&B 女子組合The Shirelles 演繹﹐曾登上美國 Billboard 排行榜十大歌曲之一。
因為單曲的成功﹐大才如 The Beatles﹐ 在1961-1963年之間﹐也經常在台上演繹這首抒情歌曲。除了作出輕微變動﹐如把和弦從小調轉成大調和把 R&B 編曲轉為流行搖滾樂外﹐The Beatles 的演繹方法和原唱版本大同小異 (包括保留那些 sha-la-la- la-la)。1963年﹐The Beatles 終於把這首單曲﹐和另一首 The Shirelles 的原唱作品《Boys》﹐收錄在他們的專輯《Please Please Me》之內 (該專輯還收錄了舉世知名的《I Saw You Standing There》﹐1988年被劉美君改編為《一見鍾情》)。
《Baby it's you》在1969年又出現了一個新版本﹐由 Smith 樂隊改編﹐該版本把搖滾流行曲風改回騷靈風格﹐面世後十分流行﹐最高位置曾達 Billboard 第五位。不過 Smith 除了這一首歌曲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精彩作品﹐於是樂隊被視為 one-hit-wonder。
事隔差不多一年﹐另一隊舉足輕重的組合又將這首歌曲重新改編﹐正是流行民謠兄妹檔 The Carpenters。在《Close to You》專輯裡﹐The Carpenters 將歌曲輕快的感覺完全換走﹐變為深情激動的 ballad﹐加上Karen Carpenter 低沉而充滿磁性的嗓子﹐整首歌突現出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憂怨纏綿﹐令人聽後有心絞的感覺。
憶蓮《回來愛的身邊》專輯裡的《由你開始》直接受到 1991年 Cherelle 的版本影響。Cherelle 是一名美國 R&B 歌手﹐在80年代成名﹐88年有一首冠軍 R&B 單曲《Everything I Miss At Home》。91年推出的《Baby it's you》﹐沒有了sha-la-la 的和音﹐中板的節奏悅耳流暢﹐是一首synth-pop﹐有電子流行的風格。SL 的版本和 Cherelle 的編曲大同小異﹐ 除了將 tempo 調快﹐最大的分別在於 Roel Garcia 編寫了琵琶的和弦 (徐虹演奏)﹐令歌曲旋律的頓挫﹐倍增颯爽輕快。不知道這段驚鴻一瞥的琵琶和弦﹐是不是受了倫永亮大師同年較早推出的《因妳極難代替》所影響 (該曲同樣以琵琶和弦編曲)﹖
It's not the way you smile that touched my heart It's not the way you kiss that tears me apart
Many, many, many nights go by I sit alone at home and I cry over you What can I do Can't help myself, 'cause baby, it's you Baby, it's you
You should hear what they say about you, ("cheat," "cheat") They say, they say you've never never never ever been true It doesn't matter what they say
I know I'm gonna love you any old way What can I do, and it's true Don't want nobody, nobody, 'cause baby, it's you Baby, it's you
It doesn't matter what they say
I know I'm gonna love you any old way What can I do, when it's true
Don't want nobody, nobody, 'cause baby, it's you Baby, it's you Don't leave me all alone...
踏入92年的下半年﹐差不多每一個月憶蓮都有一首單曲面世﹐到了《沒結果》 ﹐已是《回來愛的身邊》的第四首派台歌曲。不管歸功於當時華星唱片的馬拉松式宣傳攻勢﹐還是商業電台一貫巨細無遺的支持推介﹐SL是年的歌曲播放率成積相當斐然。承接著十月推出《醒醒》這首crowd pleaser 舞曲的鋒芒﹐十一月推出的《沒結果》﹐再度呈現了專輯較為成熟感性的一面。這一首作品縱然有 Dick Lee 的英語原唱在先和巫奇的國語改編在後﹐SL 的粵語版本依然是歌曲極致的典範。也只有 SL 收放自如﹑充滿感染力的歌聲﹐才能將這一首作品起伏遼闊的旋律和洶湧動人的感情﹐毫無保留地發揮。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沒結果》﹐「將靈魂完全裸露」七字之評最適合不過。
《沒結果》原自 Dick Lee 的一首英文舊作品《I Need You Back》﹐最初收錄在他 1984年出版的個人專輯《Life in the Lion City》內。該專輯的 original copy 早已被華納刪除﹐成為絕版。我手上有一張 Dick Lee 1989年推出的精選專輯《When I Play》﹐其中收錄了十七首他於80年代較著名的華納作品﹐卻沒有包括《I Need You Back》﹐足見直至輪迴再生於《回來愛的身邊》之前﹐《I Need You Back》一直是李先生的 B-side 冷門歌。1984年Dick Lee 的專輯裡雖然收錄了開始走 fusion 路線的《Flower Drum Song》和《Life in the Lion City》﹐《I Need You Back》仍屬Dick Lee 早期的作品﹐是不折不扣﹑騷靈風格的三拍節奏怨曲 (triple-meter R&B) 。SL 顯然對這種曲式情有獨鍾﹐除了《沒結果》外﹐後來再下數城﹕如橫掃亞洲的《傷痕》 ﹐及最近的原創作品《不敢奢想改變你》和《斷線》。雖然這些作品的音域需求有異﹐然而風格及結構同屬一家﹐都帶給人一種懸空搖曳的跌宕感。《沒結果》的旋律鋪排非常優美細膩﹐每每以抒情起步﹐激情承接﹐然後退回原位﹐就算沒有歌詞闡釋﹐旋律結構上已呈現出情感拉鋸的複雜局面。至於這首歌曲音域需求之廣﹐更是 SL 超高難度作品裡的佼佼者。
初聽周禮茂先生所填的《沒結果》﹐ 不禁令我想起上一張專輯裡的《沒有你 還是愛你》﹐都是一段又一段午夜無眠﹑淒美感人的內心獨白。不過《沒有你還是愛你》的處境還比較樂觀﹐是「失而復得」的一剎情迷﹔《沒結果》是一種明知道不應該﹑卻又抑壓不了的情慾交戰。這也是為什麼《沒結果》的英文名字是 I Want You Back 而不是 I Need You Back﹔want 是一種慾望﹐ 不一定真的需要。《沒結果》整體的歌詞很具體地探討了人性脆弱的一面﹐一針見血。
《沒結果》的第一次驚艷﹐當然是93的《天地野花》﹐除了SL 的無瑕超高假音和最毫無保留的激情演譯外﹐還有倫永亮大師深具慧根地將美國 R&B 組合Boyz II Men 的經典之作《End of the Road》 ﹐取其副歌部份化成澎湃的合聲﹐與 SL 的主音穿插和應。到了最後清唱餘音不斷﹐不論音樂及歌詞的意境﹐都超越了歌曲本來的範疇。96《憶蓮盛放》化激情為深情﹐04《港樂》的高亢清亮和05 《夜色無邊》的零瑕玭﹑完美 performance﹐都是 SL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現場經典片段之一。
有一段故事不可不提。神通廣大的 SandyandMe 提及﹐1994年 SL 在新加坡以嘉賓身份﹐出席了Dick Lee入行二十周年的音樂會。輪到 SL 現場演出的時候﹐SL 托詞笑說聽不到在場的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演奏﹐央請 Dick Lee 到台上以鋼琴替她伴奏。 Dick Lee 當然義不容辭﹐在他的鋼琴和交響樂團伴奏下﹐SL 一身紅衣﹐竟然唱出了《沒結果》的英文版《I Need You Back》! 據在場的蓮迷 Bernice 指出﹐SL 那次的表演驚為天人﹐比之錄音版本精彩數倍。可惜那一次的表演並沒有收錄在任何影音版本之內﹐幸而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應該有收錄當晚的演出﹐以茲存念。不知道 SL 在日後的現場表演﹐會不會將《沒結果》的中文及英文版共同演譯﹖那將會是樂迷們的一大驚喜﹗
香港無線電視為SL所拍攝的《沒結果》MV﹐撮合了SL和「最佳男主角」王敏德先生這對「電燈柱掛老鼠箱」熒幕情侶組合難得一次的重逢。短短數年之間﹐SL 已從上位極快的一線女歌手﹐登上了天后的地位。御用導演盧冰心執導的《沒結果》MV﹐畫面以黑白為主﹐有點《夢了瘋了倦了》的味道。每一個情境都契合歌詞原意﹐SL一身deep V 低胸黑裙﹐披著及肩弧線的秀髮﹐和項間重疊的珠鏈﹐舉手投足﹐雍容清艷不可方物。
憶蓮的跳舞音樂一向走在香港樂壇的最前端﹐不管是早期的《灰色》﹑或華納時期的《傾斜》﹑《瘋了》﹐都牽起過一浪接一浪的舞曲高潮。就算專輯另類如《野花》 ﹐其中的《再生戀》remix 依然前衛不甘後人﹐足證這名 Diva 從來沒有遺棄過 club 場裡燈海浮沉的滴汗眾生。
《醒醒》是《回來愛的身邊》的主打舞曲﹐屬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行其道的 high-pressure house 音樂﹐後來者有 Whitney Houston 的 《Queen of the Night》。《醒醒》是倫永亮大師的創作﹐也令我聯想起同期他為梅姐所寫的另一首舞曲《Touch》。如果沒有趙增熹等人參與《醒醒》的additional arrangement 工作﹐雖然 tempo 徐疾稍異﹐我認為《醒醒》和《Touch》兩首姊妹舞曲應該會很相似﹐都流露著倫大師 Canto-pop dance 的 signature 音樂風格 (如敲擊配樂﹐副歌旋律﹐起承轉合)﹐只此一家﹐說不出的 consistent。
《醒醒》的結構有兩段主歌一段副歌﹐旋律流暢。副歌部份和《燒》在結構上也有相似﹐誠然有點重複。不過﹐香港流行樂壇對這類型單刀直入﹑副歌不斷重複的舞曲向來接受 (80年代SL就有《灰色》的先例)﹐反而可能是歌曲快速竄紅﹑躍登榜首的原因之一。不過《夜色無邊》裡SL現場演繹《灰色》﹐比80年代原曲驚艷出色﹐ 點到即止。也許某月某日﹐在某個新版本上﹐我會重新戀上《醒醒》也未可知﹐對於SL的音樂﹕never say never。
幸而編曲方面﹐可說彌補了旋律方面的「周而復始」。《醒醒》的編曲﹐星工廠不啻一絲不苟﹐重拳出擊。倫大師編曲過後﹐趙增熹和許願緊接其後﹐再將歌曲加工﹐編曲的 credit 上名列三大巨頭﹐可說「人山人海」。可以聽得出加工的部份是加強了敲擊節奏和 bass﹐還有所有ritual percussions 如 cowbells﹐rain stick﹐kokiriko (專輯上印為kokidiko)﹐temple bells﹐令氣勢萬鈞的舞曲增添層疊細緻﹑充滿質感的點綴。電結他和弦編排﹐蘇德華先生功力深厚﹐就算對搖滾樂從來不大感冒的人﹐也無法否認蘇先生的演出毫不欺場﹐貫徹全曲﹐令《醒醒》大放異彩﹐提升了音樂本身的 gravity。另一個跌宕有勁的音樂元素﹐是每一句「知不知你在殺掉生命」背後鏗鏘錯落的 harpsichord 和弦﹐隱隱透現一股金戈鎧甲的銳氣。開場的時候﹐Ricco 的「Muneeee! Powwwahhh!」(money, power) 和一串 Dr Evil 式的奸笑聲﹐戲劇化之餘又有一種 over the top 的趣味。《醒醒》中段過場的敲擊樂高潮部份﹐不自禁令我想起童年時重播60年代美國連續劇《蝙蝠俠》﹐當中蝙蝠俠和羅賓跟歹徒打鬥的時候﹐出現「BAAAAAM」﹐「KAAZZAAM」等畫面! 當時SL除了有「男裝儷人」的形像外﹐1992年終「十大勁歌」中一身滑亮的黑皮革﹐十足 Catwoman 的勁裝行頭 (只差眼罩和皮鞭而已)。
《醒醒》是林振強先生為SL所填的其中一首「非情歌」(早期有《東方西方》及《逃離鋼筋森林》)。歌詞裡「取﹗取﹗取﹗極端兇狠﹐只取沒回贈﹐你眼裡沒有別人」一句十分過癮﹐甚有畫面動感。世上真有利慾薰心﹑見利忘義之輩﹐SL的《醒醒》如當頭棒喝﹐是警世的良言。曲末的「Come back﹗Won't you come back﹗Back to love﹗Back to love!」緊扣主題﹐先聲奪人﹐為整張專輯揭開序幕。《醒醒》國語版的名字也是《醒醒》﹐收錄在《不必在乎我是誰》專輯內﹐是姚嫌填詞。歌詞的原意和粵語版極為接近﹐其中我猶其喜歡以下數句﹕
《回來愛的身邊》的音樂風格顯然和《夢了瘋了倦了》和《野花》不同。雖然專輯裡仍包括了三首 Dick Lee 極其出色的新舊作品﹕《沒結果》﹐《躲起來》﹐《暖暖紅塵》﹐然而沒有Dick Lee 親身參與和音演出﹐音樂方面總好像有點寂寞冷清﹐依稀「鬧哄的約會告終﹐感覺驟變空」。也許前兩張專輯裡「中西配樂﹑古今元素」玩得太多太盡﹐《回來愛的身邊》的歌曲風格變得十二分「循規蹈舉」﹕dance﹐ R&B﹐ ballad﹐jazz﹐說一是一﹐不會像「夜來香」﹑「再生戀」般來個三合一﹐甚至四合一的 fusion (詳見中古blog)。就算用了琵琶作點綴的《由你開始》﹐也都是 Euro-pop 的曲風﹐走的都是西方路線﹐算是很「老實」的編曲。
還有新加坡的音樂人 Joshua Wan 除了做爵士樂﹐也做福音音樂。難怪會覺得這張專輯有點宗教色彩。雖攀上了《野花》的新高峰﹐SL的 vocal performance﹐仍不斷摸索創新。在這一張專輯﹐SL並沒有墨守成規﹐沿用《野花》裡纏綿悱惻﹑自成一格的氣聲﹐古典腔和哭腔﹐毅然換上了比較接近《都市系列》的美式騷靈R&B唱法﹐非但音域更廣更闊﹐控制從容自如﹐而且 vocal projection﹐如真槍實彈﹐火力沛然﹐展露著精準深邃﹑激情澎湃的爆破力﹐尤其在《醒醒》﹐《沒結果》﹐《回來愛的身邊》﹐《寵愛》﹐《暖暖紅塵》﹐《始終一天》﹐《不捨不棄》七首歌裡﹐因旋律和感情的需要﹐作出了不同的變化﹐盡顯SL演繹技巧的多元化﹐更見成熟進步。
製作看 credit部份﹐SL並沒有參與《回來愛的身邊》的監製工作﹐看來揀歌錄音﹐一切都交由許願趙增熹打點。Dick Lee 和倫永亮的淡出﹐換上了年青一輩的趙增熹和黃偉年補上空缺。Joshua Wan 所編的《躲起來》和《寵愛》風格不同﹐極具創意。杜自持寫了一首《愛的世界》編了一首《沒結果》﹐兩首都精彩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