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09

再生戀


你再次走進我熟悉輪迴的世界裏
是你, 古老的年代, 歷歷如繪的戀情

我們在不同的時空舞台中演出一樣的劇情...


如果要從憶蓮出道至今挑選一首最受人爭議的歌曲 ~《再生戀》應該當之無愧。歌曲受人爭議的地方﹐是全面性的﹕上至意念﹑旋律﹑歌詞﹑編曲﹑MV 演繹﹑下至歌手造型及舞編﹐都引起過外界的反響﹐毀譽反差如南北兩極﹕過電的人馬上迷戀若狂﹐ 絕緣的人冠以「曲高和寡」﹐棄如蹩履。甚至到了93年《天地野花》﹐一段精彩的《再生戀》舞台劇﹐仍被人投訴。到了05年《夜色無邊》﹐承接傳說般的《鷹與星》﹐是一幕又一幕輪迴浴血的畫面……歌曲本身的魔力﹐面世十多年後震撼不遜。《再生戀》註定了是 SL 一首挑戰個人感觀的作品﹐也是華語原創流行音樂的異數 。


Dick Lee 的眾多作品中﹐《再生戀》可謂集合眾多曲風於一身﹐自成一格。歌曲旋律悽怨動聽﹐然而難度奇高﹐其變異拐彎之多﹐較《前塵》猶有過之。歌曲的結構亦是罕見地豐富﹕除了主歌﹐副歌﹐bridge﹐還有結尾一段排比/工整的verse﹐創意斐然。編曲方面﹐DL不遺餘力﹐法寶盡出。敲擊的程式編寫﹐極盡心思﹐印度鼓樂﹐如枝葉和主幹般相互重疊﹐把整首歌的節奏變得異常豐盛﹐充滿層次感。曾有人提出作為一首主打舞曲﹐ album version 的《再生戀》節奏太慢﹐難以如《瘋了》和《傾斜》般令人起舞﹐直接影響了歌曲大熱的程度。然而《再生戀》的曲風是七十年代的 funk﹐跟《心野夜》一脈相承﹐雖然節奏已明顯地較同類歌曲強烈﹐然而絕對與《瘋了》等 hip house 的風格有楚河漢界的分別﹐也是《再生戀》的「反潮流」特色之一。趙增熹負責的 rain stick﹐極富戲劇感﹐淅瀝雨聲從左至右暗傾瀉﹐儼然呼應「一朝春盡」的意境。背後若隱若現的合成小號﹐偷偷帶來一絲拉丁風情。中段霍世潔小姐的二胡﹐柔腸百折﹐將歌曲推上高潮。末段的鋼琴是不折不扣的爵士怨曲﹐也盡顯 Dick Lee 鍵盤上的功力。《再生戀》將 funk﹑dance﹑hip hop
印度中樂及爵士音樂元素融為一體﹐編曲之巧﹐遠勝樂壇上同期作品數籌。

SL 藝高人膽大﹐ 以越劇唱腔先聲奪人。至於趨退於真音及假音之間﹑輕柔夢幻似的唱法﹐ 已成為了 SL 的個人風格﹐對她而言已不再存有任何難度。SL 更為自已唱高八度的和音﹐揉合了美聲的唱法﹐是唱功的證明。中段的英語口白﹐
亦古亦今令中外交融的風格貫徹始終。歌曲後段﹐Dick Lee 的和音漸漸介入﹐張力更增﹐直至曲終的一秒方始消散。

「隔世延情」的題材其實不算原創﹐不少小說﹑電影都曾經用過相同的題材﹐包括衛斯理的《尋夢》(1980) ﹐翁維銓的《再生人》(1981)﹐區丁平的《夢中人》(1986) 和李碧華的《秦俑》(1989)…… 然而林振強先生將「再生輪迴」的傳統觀念付以極其現代化的描劃﹐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只是虛無飄渺的印象﹐狂想和愛戀﹐也是肉體感觀方面﹕外表﹑肩膊﹑頸項﹑香汗﹑熱唇﹑長髮……令抽象的概念平添了赤裸的真實感。《再生戀》的旋律變幻莫測﹐極難譜寫歌詞。然而從首句「沒法解釋的印象」﹐至末句「如你仍明白今生心內話﹑躺吧……」﹐沒有一句牽強也沒有一字敗筆。「縱別離後都居於熾熱唇上」﹐更是匪夷所思﹐和弔詭跌宕的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


整首歌最令人難忘的兩句歌詞﹕「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卻非出自林振強先生的手筆。《葬花詞》 ﹐ 又稱《葬花吟》,曹雪芹透過這一闋詞﹐反覆以花﹑ 鳥﹑人作喻﹐將林黛玉觸景自憐的哀愁﹑及對生死無常﹑浮華俗世的的嘆喟表露無遺﹐是《紅樓夢》中最廣為欣賞及討論的藝術結晶之一。雖然林振強先生填寫的《再生戀》沒有提及一個「花」字﹐然而藉著開端的《葬花詞》﹐帶出「花魂無根﹑世情繢綣」的意境﹐非但沒有時空限制﹐更和《野花》專輯整體的概念相互呼應﹐比之在歌詞中提及「野花」二字﹐手法更為高明。


《再生戀》的MV深受越曲《黛玉葬花》的影響﹐SL梳起髮髻﹐貼上片子﹐花旦行頭一絲不苟﹐顧盼自若間﹐艷光鑑人。數名星工廠的舞蹈藝員隨著歌曲神秘異幻的氣氛﹐ 徐疾有致地揮動水袖﹐一如白虹書空﹐ 曼妙翩韆。除了排舞導師林青峰先生再一次 (忍不住﹖) 露點演出外﹐還有彷彿只屆「弱冠之年」的陳小春和謝天華 ~ 二人穿起灰色唐裝衫褲﹐戴上末代皇帝的「黑超」﹐隨著音樂輕跳 hip hop﹐既像過街老鼠﹐ 又令人想起電影「功夫」裡的兩名盲殺手﹐說不出的過癮。《再生戀》的MV 雖拍得獨特用心﹐ 然而每次看見林青峰先生一身武生打扮﹐敷了朱粉﹐把頭藏在一座懸垂的「塔香」下﹐呆呆出神﹐像吃不飽睡不夠的樣子﹐真是莫可名之……這個「超藝術」畫面一出﹐總令我忍悛不住﹐頓時把《再生戀》淒美懸異的意境拋到腦後。雖然曾有觀眾投訴MV末段的吐血場面不應在除夕播放﹐不管如何《再生戀》的MV與別不同﹐贏得當年無線年終的最佳MV獎項﹐無疑實至名歸。


《再生戀》有一個名為 Multi-dimensional Remix 版 (歌名端的刁轉!)﹐最早出現於《野花》的日本發行版﹐繼而收錄在《華納難忘你白金經典十五首》。國語版的《再生戀》也沿用了混音版﹐是 hip house genre。Remix 版節奏雖比 album version 強烈﹐ 個人卻比較鍾愛原版的 fusion 風格多一點。負責《再生戀》Remix 版的 V-Wild Production ﹐也製作過軟硬天師的《廣播道Fans殺人事件》。《再生戀》Remix 版中僧人喃喃頌經的一節﹐給予了星工廠靈感﹐引申成為《天地野花》的一項重頭表演。


93年《天地野花》﹐星工廠將《再生戀》改編成一段舞台劇﹐可說是香港紅館演唱會史上一次盛事。緊接 SL 和李宗盛《當愛已成往事》的餘韻﹐《再生戀》由瀋陽京劇團身手矯健的成員和林青峰揭開了序幕。《再生戀》舞台劇共分五個環節﹕《前生夢》﹑《再生戀》﹑《生離死別》﹑《再生戀 remix》及《緣盡於此》。故事內容始自一對古代男女因戰亂相分﹐男戰敗成仁﹐與女陰陽永訣。時空轉移到了現代﹐她從重複的夢境中﹐窺視到前生一段未了緣﹔ 其後﹐更邂逅了今生的他。可惜物是人非﹐他竟是一名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二人隔世重逢﹐漸漸勾起他生記憶﹐ 戀情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僧俗之戀﹐有悖世俗常規﹐局外人紛紛出手阻止。最後二人仍然無法共諧連理﹐只能緣盡於此﹐冀待來生。


本來這樣精彩用心的改編和表演﹐理應受到藝壇一致好評。然而卻有人致信雜誌投訴﹐ 以舞台劇「僧俗戀」的題材大造文章﹐說SL的演出﹐ 與僧人大跳辣身舞﹐和舞蹈藝員穿上喇嘛服裝﹐是對佛教的不尊重……不啻對 SL這名虔誠佛教徒加以「莫須有」的罪名。當時有一些報章的報導亦不中肯。和朋友談起﹐朋友指出九十年代的唱片公司在旗下歌手開個唱的時候﹐總會給娛記分派門票﹐希望娛記領情在報章上美言數句。傳聞一部份娛記認為星工廠所贈的門票不夠理想﹐心生不滿﹐是以一直對《天地野花》的票房及演出冷嘲熱諷﹐對SL精彩的演出視而不見。


也許﹐題材敏感的原因﹐也不能抹殺。同年﹐導演羅卓瑤將李碧華的《誘僧》搬上大銀幕﹐由吳興國張豐毅陳沖主演。也因為相近的宗教題材和更大膽露骨的演出﹐電影難逃被部份亞洲市場封殺的厄運。宗教和藝術相生相剋的關係﹐古今中外亦然﹐彷彿也是不斷輪迴再生﹐永無休止。


歌詞內頁上《再生戀》的英文名字 Predesting 在字典中並無此字﹐也許是手民之誤。Predestining 確有「註定」的意思﹐也暗扣歌詞中一句「像早註定這一場」。國語版的英文名字是 Predestiny﹐那就是「宿命」了。


說起宿命﹐以國語版《再生戀》的文案終結本文﹐最合適不過﹕


宿命不等於悲觀

對來生的願望

也不表示對今生的絕望

更可能的是

給我此生許下允諾

為愛創下無限寬廣

無窮無盡的生命。


……這幾句話也是很多人對於SL音樂的寄望。


牡丹 (Peony): 代表高貴﹐吉祥﹐也代表中國人對高貴氣質的崇拜。

原刊﹕2007/01/22

4.26.2009

薔薇之戀


你深深眷戀
彷彿下一秒鐘會失去你
風華絕代是我的容顏

但小心我沾滿鮮血的刺


第一次接觸憶蓮的《薔薇之戀》是透過無線電視的《周末任你點》節目。那時候大約是九一年的九月下旬吧﹐《周點》主持人介紹這是SL下一張 (還未定名) 專輯的單曲﹐MV 便在叮叮的鐘聲﹐琴鍵輕快的chord﹐和 Dick Lee 的一串 ba-la-ba-la-ba ba-la 中山雨欲來般逐步接近。《薔薇之戀》的MV不得不提﹐因為無線又創新高峰。偌大一所電視台竟不惜以零成本的製作手法將《依然》﹑《此情只待成追憶》﹑《你令我性感》﹑《多謝》﹑《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MV 的片段隨便剪輯﹐現炒現賣而成。不知道是否那時候SL分身乏術﹐無法錄製MV﹐無線才出此下策﹖ 真相屬於漫不可考一類。當時我絕不介意MV裡那些似曾相識的畫面﹐因為SL這首全新單曲實在太精彩﹐聽畢了又想再聽﹐而且多多都不夠多……老實說﹐當時星工廠忒也殘忍﹐《野花》專輯尚未面世﹐先以精彩的《薔薇之戀》作巨餌﹐引人遐想﹐吊足了天下蓮迷的胃口。


一直以為《薔薇之戀》﹐跟《情人的眼淚》和《夜來香》一樣﹐也是上世紀從國內或台灣引進到香港的經典國語歌﹐有一種上海灘紙醉金迷的魅艷。哈﹐其後發現這首歌不只是百份百香港本地創作﹐ 而且更是商業電台自己人一手包辦作曲﹑填詞﹑主唱﹐可說是「軟硬」的師祖輩﹗

《薔薇之戀》是六十年代商台同名長篇連續廣播劇的主題曲 ~ 廣播劇﹐曾經在香港普羅大眾的娛樂文化生活中佔據過極其重要的地位。
香港商業電台在在五十年代末崛起﹐走的是亦親民亦前衛的路線﹐跟正經八百﹑需要顧及官家形象的香港電台不一樣。商台可說以廣播劇起家﹐也是他們爭取廣告客戶贊助的絕招之一。商台的廣播劇猶以李我先生的「天空小說」最著名 ~ 不管男主角﹑女主角﹑老爺﹑奶媽﹑小孩子……李我先生一人分飾多角﹐想像力豐富﹐語調猶其唯肖唯妙。這般一天一小段的連續故事﹐瘋魔了不少「主婦﹑馬姐﹑ 工廠妹」﹐受歡迎程度不亞於九十年代的《包青天》和數年前的《大長今》之流。商台更開設了播音人訓練班﹐培植了一波青年男女藝員﹐廣播劇也開始出現分工制﹐有監製﹑導演和編劇﹐跟電影製作無異。當時商台推出了一系列由藝員群體 (ensemble) 演出的廣播劇﹐如﹕《大丈夫日記》﹑《三人行》﹑《小康之家》等。因為新型廣播劇製作遠比「天空小說」嚴緊負責﹐而且一個藝員演出一個稱身的角色﹐效果更為神似精彩﹐加上迫真的聽覺效果﹐「天空小說」最後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新型廣播劇終於成為香港流行文化的中流砥柱。直至電視科技普及後﹐廣播劇的地位方始被新媒體所取代。

(香港無線電視在1983年推出了一個電視劇集名為《播音人》﹐講述的便是香港廣播劇演進的故事﹐由周潤發、趙雅芝、苗僑偉擔綱演出。雖然《播音人》大部份的情節純屬虛構﹐但劇中蕭亮先生的角色﹐昭然若揭﹐赫然便有李我先生的影子。而李我先生在八十年代也重出江湖﹐走到電視機螢幕前﹐參與了《香港81-86》的演出﹐化身成為每集必喝「飛砂走奶」港式奶茶的掌相命理大師 ~ 覺悟因。)

《薔薇之戀》是商台深受歡迎的廣播劇之一﹐由林彬先生和尹芳玲小姐二人領銜主演。當時劇集需要一首主題曲﹐於是商台的「營業部」經理兼「中文節目部」主任鄺天培先生寫出旋律﹐商台的著名播音人周聰先生填上歌詞﹐由女主角尹芳玲小姐主唱﹐流行曲《薔薇之戀》就此誕生。廣播劇推出後﹐好評如潮﹐後來更被搬上電影銀幕。《薔薇之戀》的單曲則收錄在1969年慶祝商台十周年的《商台歌集第一輯》內。後來葉麗儀 (1976) ﹐尤雅 (2000)﹐ 張德蘭 (2003) 都先後翻唱過這首歌曲。

黃霑先生曾指出《薔薇之戀》這一首本地創作歌曲﹐是粵語流行曲在六十年代未能「登大雅之堂」的最佳佐証之一。《薔薇之戀》的廣播劇完完全全以粵語編寫﹑粵語演出﹐然而主題曲卻是一首本地創作﹑古意盎然的國語歌曲 ~ 歸根究底﹐只因當時的粵語歌曲仍徘徊於「哥仔啊﹐靚啊靚得妙﹔哥仔啊﹐靚啊靚﹐引動我心潮」或者「飛哥跌落坑渠﹐飛女睇見流淚」等俚俗無文﹑製作粗陋的「七日仙」電影插曲﹐是以粵語流行曲一直未能受「有識之士」尊重及正視﹐更遑論擔當重頭廣播劇的主題曲。粵語流行曲要到七十年代才真正抬頭﹐香港電視劇集主題曲對於推廣粵語流行曲勞苦功高 (若有興趣回顧香港電視劇集主題曲的發展歷程﹐請參覽 sandyandme 版主Chi 的《come back to love》blog)。


《薔薇之戀》整首歌曲的結構雖然簡單﹐但旋律優美﹐起伏有致﹐有傳統歌曲的風格﹐卻沒有靡靡之音慣見的俚俗匠氣。以二十一世紀的標準來評閱歌詞﹐可能會覺得文縐縐的過於古典﹔但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平來看﹐歌詞乾脆佻達﹐充滿挑逗。女主角的「自信」(「你要是愛薔薇﹐哪怕薔薇刺多」) 和「主動」(「浮生如夢﹐為歡幾何」)﹐在當時可說極其前衛開放﹐周聰先生的筆下﹐赫然是一位「都市女性」的先驅。
當然SL的《薔薇之戀》﹐最誘人的地方在於編曲﹐主唱及和聲三部份。唐奕聰自《埃及玫瑰》後﹐為 SL 編出了另一首出色的作品﹕九十年代的 drum and bass 加上 hip house 的程式及編排﹐將傳統的流行曲旋律引進一個嶄新的境地。Dick Lee 和唐的鍵盤兀帶有一種七十年代的 disco 感﹐放諸一片 《Confessions on a Dance Floor》 及《一個人 》的 retro 熱潮下﹐依然流行受落。SL 的一把假音靚聲完美無瑕﹐比之《情人的眼淚》﹐更為進步。歌聲中那一種嫵媚曼妙說不出的迷人。Dick Lee 的和音﹐令我想起六十年代某些巴黎歌曲﹐當然節奏要up beat 得多。

原來專輯裡的《薔薇之戀》﹐並不是第一個版本。因為自問筆觸沒有 WhiteBoardSandy 的 Linus 朋友精簡敏銳﹐於是節錄他的部落格文章﹐以保存原文的神髓﹕
〈薔薇之戀〉第一個版本不見天日,當年在收音機只錄了半首,仲有黃志淙夾歌...商業一台91年同名廣播劇主題曲,編曲的骨幹大致相同(只聽半首不敢作實),我的估計是最初只為那個廣播劇而唱,搵唐奕聰編曲,然後《野花》因利成便,但為了貫徹 Dick Lee flavor,based on 原有編曲修改:例如第一版 intro 比較像伊甸園(唔知有冇夏娃...),鋼琴同小提琴帶出懷舊 feel;album version 個 beat 就比較勁,時代感重好多,再加埋 bababalababala... 讓憶蓮與 Dick Lee 年頭唱到年尾(勁過 Don & Mandy:)不過兩個版本都有 CoCoCoCome On...
據聞SL那個早期的 radio version﹐還出現了一些國語發音的瑕玼﹐在專輯版本都被SL糾正過來。至於91年的廣播劇是否六十年代的再生版﹐則需要其他朋友指正了。雖說電台廣播劇不再是大眾的主要娛樂來源﹐卻造就了不少歌手合作演出﹑橫跨唱片公司畛域的黃金機會﹐如郭富城彭羚的《戀愛1/2》﹐劉德華楊千嬅謝霆鋒盧巧音的《全職殺手》﹐和黎明楊采妮的《七劍》。SL也不例外﹐曾參與過廣播劇的演出﹐分別與哥哥合作了《七年三日》和學友的《日與夜》﹐兩劇都成為了廣播劇的經典。

2008年SL展開世界巡迴演出﹐《薔薇之戀》赫然是rundown 之一。只是2008版的新編chachacha﹐雖然容易入耳﹐然而創意卻不及1991的DL/唐奕聰的版本。

2002年個唱﹐一眾舞蹈藝員白衣如雪﹐SL一身華倫天奴火紅欲滴﹐腰姿款擺﹐風情幽逸。透個《野花篇》﹐SL 演繹
違的《薔薇之戀》﹕

我問你愛甚麼
你總是看著我

你要是愛薔薇
為何不說清楚
……也許﹐一切盡在不言中。

薔薇 (R. multiflord Thunb/Rambling Rose)﹕“薔薇”料﹐艷麗動人﹐代表多刺的愛情。

原刊﹕2007/01/17

4.23.2009

夜來香


夜幕低垂
夜色如水
讓我為你輕吟淺唱
吐露芬芳
與你浪漫﹑為你神往
為你綻放﹑為你痴狂

在 91意亂情迷演唱會的《歲月流聲》組曲環節裡﹐憶蓮精心挑選了一系列陪伴她成長的國﹑粵﹑英語歌曲﹐分別由她和倫永亮大師演繹 ~ 透過往日的嬝嬝餘音﹐二人緬懷舊事。其實大部份SL挑選的歌曲都流行於七十年代﹐所以也是很多在相同環境長大的人一些集體記憶。當倫演繹《夜來香》時﹐頑童心性不改﹐曾笑稱 SL 為「夜來香」小姐。

《夜來香》確是一首金曲﹕早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已紅極一時﹐與《夜上海》﹑《何日君再來》等同為「靡靡之音」的經典之作 (其中早期的版本要數山口淑子 (李香蘭) 所灌錄的《夜來香》專輯)。《都市心》的專輯文案裡﹐SL 對這一首歌有這樣的感想﹕「1991, Dec。香港冬。《夜來香》叫我想起三十年代的上海﹐是那種東方的美麗浪漫和神秘...旗袍﹐花露水﹐胭脂﹐紅蔻丹﹐歌女...這之中﹐還定得一段旖旎纏綿的愛情故事。」可見在 SL 的心目中﹐《夜來香》是充滿著華燈初上﹑遊園驚夢的盛世傳奇色彩。雖然《夜來香》在國內曾經不太播放﹐然而不少歌手曾相繼翻唱改編過﹐隨便數數的就有鄧麗君﹑費玉清﹑蔡琴﹑林子祥﹑鳳飛飛﹑呂珊﹑葉蓓﹑羽泉﹑陶喆 ……甚至有文根英主唱的韓語版本﹐例子不勝枚舉。

自《情人的眼淚》空前的成功﹐Dick Lee 和 SL 不斷發掘中國流行歌謠的寶藏﹐配以全新的編曲及演繹手法﹐揉合中西古今的特色﹐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眾所周知﹐《野花》專輯裡就包括了三十年代的《夜來香》和六十年代的《薔薇之戀》兩首單曲﹔而 Dick Lee 在同期推出的《Orientalism》專輯則有《春天裡》和《阿里山》。SL 和 Dick Lee 合作的三首「經曲新唱」作品﹐既有共通的合成電子音樂元素﹐每首歌卻又各自具備令人喜出望外的特色﹕如《情人的眼淚》變成了中英文男女兩部對唱﹐《薔薇之戀》配以九十年代的hip hop 及六十年代的巴黎氣息……

《夜來香》的改變就更大﹐ 除了歌名﹐ 副歌部份及中段過場得以保留外﹐整首歌的旋律﹑歌詞﹑及配樂都徹底地被改頭換面﹐可說成為了一首全新的單曲﹐不過輕輕借用了原曲的 sample 而已。Dick Lee 新寫的旋律有一種 ambient/chill out 的味道﹐抒情慵懶﹐接上原曲的副歌﹐再以多部和聲終結全曲﹐精彩紛陳﹐帶有三分熟識和七分驚喜。雖然《都市心》面世在先﹐不過我是在91年底先購得《野花》﹐才在92年補購《都市心》。又是先入為主作祟﹐收錄在《都市心》裡的國語版《夜來香》﹐因為尾段少了 Dick Lee 的部份; 和聽慣了的粵語版相比﹐總覺欠缺了什麼似的﹐有點怪怪的感覺 ……

樂評人馮禮慈曾言﹕香港樂壇填詞的殿堂級人馬﹐都是「一雙一對」的﹐如﹕「雙沾」(黃霑盧國沾)﹐「雙林」(林振強林敏聰﹐後來變成林振強林夕)﹐「雙潘」 (潘源良潘偉源) 及「雙周」(周禮茂周耀輝)。《夜來香》請來了周耀輝先生來填詞﹐也是 SL 和周耀輝的第一次合作。根據香港音樂人協會資料﹐ 周耀輝在1988年入行﹐ 處男作是達明一派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周的得意作品包括明哥的《下世紀再嬉戲》﹐王菲的《色盲》﹐許志安的《銷魂三部曲》等等﹐也曾與盧巧音、謝霆鋒、葉蒨文、 莫文蔚、黎明等合作﹐出色作品數不勝數﹐ 現與林夕﹐黃偉文於填詞界鼎足而三。周耀輝更為 SL 寫了國語主打歌《一個人》﹐將「一個人」的概念樹立了鮮明的旗幟﹐ 讓《呼吸》專輯裡的其他歌曲相互呼應。

周耀輝先生所填寫的《夜來香》其實說不出的耐人尋味。兩段 verses 似是喻花﹐其實擬人﹕

如絲 嬝繞
如水 百千
如花的香氣偷偷撲入他裡邊

如風 似仙
如醒 似顛
如花的觸角輕輕戲弄他耳邊

這兩段以唯美的手法描寫女主角的風姿美態﹐既貼切又抽象﹐雖然旋律帶來限制﹐但文字上瑰麗的畫面令人目眩神馳。

我覺得《夜來香》這一闋歌詞有兩個欣賞和理解的方法。一﹐ 是從第一句「如絲嬝繞」起﹐ 至最後一句「她終於來了」止﹐ 這是最常見的理解方法﹐ 歌詞看來比較「純情」。另一個方法是從最後一句﹐逐句用畫面 replay 的手法﹐倒捲珠簾般去理解歌詞。為什麼要故弄玄虛﹐從最後一句倒後看回去﹖ 全因為最後一句「她終於來了」這五個字的意思﹐ 可圈可點。如果你領略到「她終於來了」的另一個解法﹐你會明白為何「她彷彿在叫」﹐也會對周耀輝先生整篇的歌詞發出會心微笑﹐更能體會為何夜來花香﹐春意蕩漾。

《都市心》裡的《夜來香》版本﹐歌詞乃出自《走在大街的女子》的填詞人張芳露小姐。張的歌詞比周的粵語版本直接﹐且洋溢著濃烈的文藝氣息﹕「夜色茫茫﹐撩人嚮往」﹑「踩著薄霧﹐盡情放步﹐翩翩飛舞」﹑「迷人風采﹐搖曳著愛﹐等你到來」……嘩﹐浪漫如香檳寫的句子﹐與《情人的眼淚》的委婉矜持一脈相承。。

陳澤忠先生的編曲﹐最引人入勝的部份﹐莫過於二胡大師霍世潔小姐中段的過門獨奏。配以陳澤忠緊密的敲擊程式編排及 Dick Lee 的和音﹐不但帶出原曲耳熟能詳的旋律﹐緊湊的節奏更赫然發放一絲亞熱帶的風情。《夜來香》的編曲創意新穎﹐又緊扣原曲﹐編排之用心﹐令人敬服。SL 的主聲演繹極度輕柔﹐堪配得上「如絲嬝繞﹐如水百千」八字之評﹐尤其副歌的國語部份如夢似幻﹐嗓音美不勝收。加上 Dick Lee 一貫精巧豐富的 background 和音﹐令曲、詞、編、唱、和五個元素完美地結合﹐交織成一首水準極高的流行歌曲。

《夜來香》的單曲曾在日本發行﹐頗受歡迎。據 sandyandme 的資料﹐緊接《沒有你還是愛你》﹐《夜來香》成為 SL 第二首打進日本 J-Wave Tokio Hot 100 排行榜
單曲 ﹐甫上榜便穩佔第49位,SL 也成為第一位以中文歌打入日本流行榜的歌手﹗ 2006年十二月《夜來香》的3吋CD 重新限量發行﹐也是我們重溫這首作品的最佳機會。

夜來香 (Ipomoea alba/Moonflower) 在夜裡濃郁的香氣﹐令人無法抗拒﹐狂野奔放﹐ 浪漫熱情是其代表。

原刊﹕2007/01/15

4.19.2009

花之色


你我全部的顏色繽紛
多彩真實
多面的色澤充滿
喜﹑ 怒﹑ 哀﹑ 樂
愛﹑ 恨﹑ 痴﹑ 怨
給你我所有的性格
給你一個最真的我

對於《花之色》我只能用「慢熱」二字來形容。

也許是我的後知後覺吧﹐《野花》專輯在1991年12月面世﹐一直要到 SL 在1996年《憶蓮盛放》音樂會﹑風姿嫵媚地演繹過後﹐我才真正愛上這一首歌曲。

《花之色》是 Dick Lee 最拿手的 funk﹐與《心野夜》相比﹐更要慢一點﹑輕鬆一點﹑ 抒情一點。《花之色》的結構比較工整對稱﹐主歌部份重複了兩次﹐才轉入副歌部份。副歌部份的音域變化不大﹐又沒有 bridge﹐當副歌來來回回重複了幾次後﹐曾讓我感覺到有點「原地踏步」的感覺﹐不夠痛快。以旋律而言﹐《花之色》在 Dick Lee 芸芸眾多作品之中﹐只屬一首隨意小品﹐有別於《野花》﹐《沒結果》﹐《感覺完美》等旋律豐富的主打歌。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周禮茂先生所填寫的歌詞。聆聽《花之色》﹐儼然在夜遊「611植物公園」﹐真有「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的驚喜。在溶溶月色下﹐萬態千姿的花卉悠然在沉睡中甦醒過來﹐展示目不暇給的國色天姿﹐綿綿地吐露沁人肺腑的芬芳。周先生無疑是惜花之人﹐對花卉的種類特性﹐認識殊深﹐寥寥數字﹐便把它們描繪得玲瓏浮突﹐躍現目前。歌裡的群芳﹐魚貫出場﹐一如選美大賽﹕惠蘭﹑睡蓮﹑芍藥﹑康乃馨﹑薔薇﹑白野菊﹑紫荊﹑丹桂……合起來便成為一幅與月色競艷的「八卉圖」。其中周禮茂又再遊戲筆墨一次 ﹐以「睡蓮驟醒了﹐還是夢裡憶」﹐像燈謎般暗扣 SL 的芳名。周先生
嵌字作品﹐還有《狂野之「城」》﹑《紅粉菲「菲」》﹑《「何」家淑女》﹑《誰願「永亮」》……娛己娛人。

《花之色》的訊息其實十分簡單﹐只要你惜心護花不毀損﹐對方便會朝夕如一﹐以最自然美麗的萬蕊千色坦誠相見。花之色﹐可以是表面的﹐也可以是性格和感情方面的﹐形式層出不窮﹐有待人耐心發現。

因為《花之色》的旋律比較簡單﹐而且多次重複﹐最考編曲人的功力。Roel Garcia 是香港著名的音樂人﹐以爵士樂見長。Roel Garcia 活躍於電影配樂的工作﹐著名作品包括和陳勳奇合作的《墮落天使》﹐《天下無雙》。《野花》裡的唯一英名歌曲《Wildflower》都是 Roel Garcia 編曲及親自為SL 以鋼琴伴奏的。Roel Garcia 更是《港樂》的常客﹕ 如林&倫﹐黃耀明﹐譚詠麟﹐林子祥的《港樂》﹐他都有份參與編曲及演奏工作。為了將《花之色》編得悅耳耐聽﹐Roel Garcia 一方面以電結他作配器﹐ 尊重了《花之色》funk 的曲風﹐也使歌曲帶著一點70年代「懷舊」的感覺﹔另一方面 Roel Garcia 和趙增熹的鍵盤編排﹐又滲入了 jazz 的味道﹐令歌曲帶著優皮式的格調﹐隱約流瀉一絲懶洋洋的風韻。

因為旋律本身的限制﹐SL 的主音和 Dick Lee 的合聲無法作出很大的變化。SL 只能以輕柔細膩的唱法﹐將歌曲的訊息及意境傳達。要不是 SL 優越的技巧﹐為歌曲營造出空間感﹔換了別人早已把我悶死。在 《憶蓮盛放》裡安排了《花之色》﹐原為了用一首比較容易的歌曲﹐讓 SL 歇一歇。不過她的現場演繹﹐比專輯的版本更為動人出眾﹐ 把歌曲情意綿綿的意境﹐發揮得更淋漓酣暢。到了02個唱﹐《野花篇》就更不能缺少這一首歌。

荷花 (Nymphaea/Waterlily) ﹕ 長在池塘之中﹐ 為花中君子﹐ 與蓮出瘀泥而不染﹐ 自命清高互相輝映﹐ 姿態優雅恬然佇立水中是高貴象徵。

原刊﹕2007/01/13

4.15.2009

一輩子心情


風飄零
浪跡天涯是我的命運

即使我不是你的唯一

也可能不是你的永遠

讓我用一輩子的心情愛你


節奏怨曲 R&B 一直是憶蓮的強項﹕ SL得天獨厚的節奏感﹐駕馭多部副歌的技巧﹐及卓越的騷靈唱功﹐環顧當時中港台樂壇﹐鮮有歌手能望其項背。初聽《一輩子心情》﹐更是驚艷莫名﹐讚嘆本地的 soul R&B 歌曲創作﹐水準之高﹐一任至斯。


杜自持先生編曲無數﹐作曲產量精而不多。杜自持和劉德華合作多年﹐為劉影帝寫過編過不少作品﹐例如極度商業化的《愛不完》﹐在90年代初曾紅遍亞洲﹐迷得不少人暈頭轉向。總覺得杜筆下的原創歌曲中﹐以 SL 的《一輩子心情》和彭羚的《春風》﹐旋律最為動聽感人 ~ 說來也真湊巧﹐兩首都是 R&B。一如同類的歌曲﹐《一輩子心情》的主歌部份不長﹐然而副歌部份旋律蘊藏激情﹐反複多次卻絲毫不覺沉悶累贅﹐而且起伏頓挫﹐開闔分明﹐極其考究歌者的節奏感及唱功。


《一輩子心情》是林夕第二次和SL合作。上次《你令我性感》﹐林夕把「性感」這個抽象主觀的概念描畫得細緻入微。《一輩子心情》的氣氛同樣輕鬆感性﹐主題仍然圍繞著「終於找著要找的人」﹔兩者的分別﹐在於這一次女主角本對愛情不存寄望﹐並不相信兩個人的感情能持續彌久﹐盈香不散。只因生命巧遇上一個人﹐女主角的愛情觀作出了微妙的變化﹐如一朵野花在心裡驀然盛放﹐不在乎成功的或然率﹐願意全情投入﹐分享一輩子的心情。
比較喜歡「從我眼中﹐ 難再造純潔的夢﹐ 赤地上何來情種」數句﹐與《李爾王》裡的 “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 同出一轍﹔ 難怪《一輩子心情》的英文歌名為《Seed of Love》﹐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SL 演繹這一首作品﹐如魚得水﹐主歌部份輕柔旖旎﹐柔腸百轉﹐到了副歌部份嘹亮的歌聲透現出含蓄的堅毅和決心﹐深情澎湃。到了最後一句「令我心中的野花更盛」﹐ SL 將歌聲收放得輕如飄羽﹐ 醇如濃酒。不能忽略的﹐當然是SL 在歌曲最後部份縱橫穿梭的 ad lib。91年的時候﹐家裡有一部 LD 機﹐曾經以機器 minus one 的功能﹐把 SL 的主音隔去﹐只欣賞她和倫永亮先生如太初混一的合聲﹐及她出神入化的 ad lib ~ 單就這一點及 alto saxophone 悠揚的伴奏﹐整首歌已近乎完美無瑕。《一輩子心情》沒有出現國語版本﹐然而它卻被翻譯成日語版﹐收錄在94年出版的《Simple》專輯裡﹐ 名為《Sweet Blue》。


有時候會想﹐如果SL 在《野花》推出的時候﹐以《一輩子心情》來作第二或第三主打歌﹐策略方面會不會有助刺激銷量和排行榜名次﹖雖然《野花》專輯的主打歌都有上榜﹐ 然而只有《再生戀》登上過冠軍位置。至少《一輩子心情》能令人明白《野花》專輯裡不是每一首歌都像《再生戀》﹐《野花》和《沒有你還是愛你》那麼悽美凝重 ﹔也有像《一輩子心情》或《沒有發生的愛情》那樣燙貼心靈﹑溫暖怡人的單曲……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現今樂壇 R&B 泛濫成災﹐某些歌手忙著裝酷﹐演繹 hip hop R&B 的時候﹐虛有其形而失卻其神﹐變成了節奏﹑旋律及歌者各自喋喋不休地發出刺耳的嘈音﹐煩不勝煩。愛煞了《呼吸》裡 的《面對面》﹐也許後輩歌手可以從 SL 這一首出色的 R&B 作品好好取經偷師﹐惡補一下歌藝。


《一輩子心情》在很多人心裡從容地芬芳了十五年。


風信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Hyacinth) ﹕隨風飄飛的花﹐春季掠過大地﹑掠過山川﹑海洋﹐代表飄泊﹑流浪﹑溫柔﹑多情……

原刊﹕2007/01/10

4.14.2009

只要我活過哭過


人的青春有起伏也有失落
像花朵綻放與凋零

縱其一生何其短暫
但是我願意縱情等候

交出自我
只為愛過一回
只要活過一次

初次聽《只要我活過哭過》的時候﹐曾經以為它將會是一首火速熱賣﹐席捲流行榜的主打歌﹗也曾合上眼睛﹐幻想過憶蓮在台上演繹這首單曲的時候﹐燈火散聚﹐將會何其震撼感人。詎料《野花》專輯
派台歌曲﹐並無此曲 (依次為﹕《薔薇之戀》﹐《再生戀》﹐《沒有你還是愛你》《野花》《一輩子心情》)。要等到02個唱﹐SL 才從她的音樂保險箱的秘密格層﹐珍而重之把這首大氣動魄的單曲拿出來﹐編入《野花篇》﹐聊以回饋眾蓮迷歷年來的追隨﹗

回顧前數張SL的專輯﹐ 把守第一關的歌曲﹐都是粵語流行曲的典範力作﹐尤以《依然》﹐《傾斜》﹐及《破曉》為最。《只要我活過哭過》的水平既與以前的作品看齊﹐ 監製和歌手卻絲毫沒有因循怠惰﹐把以往的成功元素盲目地翻版出爐。這首原創歌曲雖然結構簡單 (verse A﹐ B﹐ chorus)﹐然而 Dick Lee 所撰寫的旋律﹐深暗音樂起承轉合的要理﹐自然流暢﹐手法又獨具個人風格﹐不落一絲俗套。旋律的鋪排﹐如一步一步昂然往上攀登﹐最後立足絕頂﹐視野無際﹐一片光風霽月的胸懷。是以周禮茂先生不把這首壯闊的歌曲寫成情歌﹐實是明慧睿智之舉。


《只要我活過哭過》開首的兩句﹐經已是文采躍現﹐神來之筆﹕

野性理性沒法再辨認 糾纏看不清
夢了瘋了倦了怕夜靜 請容我甦醒
當時周落筆隨意﹐遊戲人間般把SL上一張專輯的名字嵌入歌詞﹐絲毫不覺
兀﹐合情合理﹐宛如開門見山地呼應前文。

《只要我活過哭過》的訊息﹐其實在以前SL的專輯已出現過一次。《灰色》專輯裡潘源良先生執筆的《只可活一次》﹐已傳達過「不計成敗得失﹐全力活一次」的勵志訊息。不過《只可活一次》的歌詞卻比較像教科書飄下來的一頁﹐道理不容置喙﹐但缺乏了一點心跳聲。而且到了歌終﹐也沒有說明用心活過是什麼的一回事﹐光陰裡寫下的詩又有什麼寶貴的價值……因而道理雖然浪漫﹐卻流於空泛﹐對聽者影響不大。

在《只要我活過哭過》﹐周禮茂言簡意賅地以「跌過」和「痛過」來付予「活過」的定義﹕「不跌過未算飛過﹐ 不痛過未算哭過」﹔充滿起跌﹐全情投入的生命才有意義。縱然旁人不認同﹐也要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最後周禮茂如畫龍點睛般道出﹕「像野花一次開過﹐ 便算一生燦爛過」﹐擲地有聲﹐結論鮮明﹐將歌曲和專輯的主旨緊扣得天衣無縫。


《只要我活過哭過》也帶出了星工廠的一位新成員趙增熹先生。趙增熹自 1986 年起從事唱片製作助理,曾編製過不少名曲﹐如哥哥的《有誰共鳴》和梅姐的《夕陽之歌》等。與 Dick Lee 合作的《只要我活過哭過》﹐趙先以 piano ballad 的手法奏出副歌作 intro﹐ 實而不華﹐ 然後中段以 pop rock 的手法﹐ 讓電結他來一段獨奏﹐ 再切入古典結他﹐ 相互和應。那時候我比較想不通﹐總希望SL會用一點比較華麗堂皇的配樂手法﹐來作《只要我活過哭過》的編曲。久而久之﹐卻漸漸喜歡了趙的編曲﹐覺得這個版本坦率直接﹐國色自然﹐也和專輯整體的音樂路向統一吻合。


87年SL演繹《只可活一次》時﹐ 不管如何盡力演繹﹐ 總覺有點千斤口唸四兩白。到了《只要我活過哭過》﹐SL 含蓄的演繹﹐字字出自肺腑﹐尤其「聽不到我心跳聲」一句﹐如生命脈動﹐令人心悸。SL 的感情收放﹐點到即止﹐漂亮地拒絕了「賣弄歌喉」的誘惑﹐因而沒有犯了當時香港歌手的通病﹐以為放盡嗓子振臂吶喊﹐就是歌藝出眾。

和音方面﹐ Dick Lee 清唱一小段 Wildflower 作為楔子﹐引人入勝。及後 background vocals 以多部合聲﹐編織出優美協調的背景﹐恰到好處地突出 SL 的主音﹐也替歌曲增添了豐富的空間及層次感。


《只要我活過哭過》作為《野花》的第一軌﹐目光獨到﹐令人神為之奪。而最後一軌的 reprise﹐ 以和音重複副歌部份﹐以SL動人的一句「只要我活過哭過」作結。雖然曲終弦靜﹐然而《野花》的主旨﹐就像具有自己的生命一般﹐繼續酣暢地迎風搖曳﹐ 餘芳不絕﹐無遠弗屆。


野薑花 (Hedychium coronarium/Ginger lily) 白色﹐淡雅芬芳﹐花朵純潔﹐長在小溪邊﹐代表堅強獨立。

原刊﹕2007/01/08

4.12.2009

《野花》- Wildflower Overture


水與夢幻交織的歲月
一朵哭泣的蓓蕾期待著被愛的季節
經歷一切風雨焠煉
她活出一場燦然芬芳
以野花傲然佇立的生命力

《野花》是林憶蓮
組成星工廠後第一張完全自資﹑ 獨立製作的專輯﹔ 也是 SL 所有專輯裡﹐ 音樂風格最深受 Dick Lee 主導影響的一張 。《野花》最令人難忘的是: 歷久常新的音樂﹐ 林振強周禮茂潘源良林夕絲絲入扣﹑ 蕩氣迴腸的歌詞﹐ Dick Lee 盡心獻藝的和音﹐ 哀怨的二胡和古箏﹐ 超越時空的葬花詞﹐ 流瀉的鋼琴伴奏﹐ 咖啡館裡的午後陽光……當然﹐ last but not least 是 SL 千變萬化的演繹和真摯動人的感情。

很多人都知道﹐《野花》並不是香港第一張以花作主題的概念專輯。 羅文先生在1981年推出的《卉》~ 被詡為香港樂壇首張概念專輯﹕內裡13軌歌曲均以中國的花卉命名﹐《梅》﹐《牡丹》﹐《水仙》﹐《山茶》﹐《桂花》﹐《曇花》﹐《菟絲》﹐《紅棉》﹐《含笑》﹐《海棠》﹐《山茶》﹐《紫薇》﹐《紫荊》及《杜鵑》。 歌者和填詞人以花卉的特性借題發揮﹐ 讚詠某些美態及高貴的節氣﹐ 饒具深意 (如寒梅耐雪吐清雅﹐ 含笑不如心相照等)。 家裡曾有過這一張黑膠唱片﹐ 不過十三歲咱們搬家的時候﹐ 已不知去向。

還記得《卉》的主打歌一是首抑揚大氣的《紅棉》﹐ 羅文先生字正腔圓的唱法﹐ 小的時候曾經頑皮地模仿過。紅棉﹐ 又名英雄樹﹐ 素以傲骨壯闊飲譽群芳。又因歌曲以「紅棉盛放﹐ 天氣暖洋洋」兩句作開端﹐ 意頭吉利﹐ 當時新春期間電台都爭商播放﹐ 火熱程度﹐ 與汪明荃小姐和鄭少秋先生合唱的《歡樂年年》旗鼓相當。

因為幼時接觸《卉》在先﹐ 所以在1991年聖誕期間﹐ 第一次接觸SL的《野花》時﹐ 並沒有馬上被專輯的概念震懾得五體投地。當然《卉》和《野花》除了在形式上有極輕度的類同外﹐ 不管音樂路線﹐ 概念主旨﹐ 歌曲訊息及演繹方法﹐ 兩張專輯都涇渭分明﹐各有各獨特的地位及定位。 音樂方面﹐《卉》承襲中國傳統曲風﹐ 結構鮮明簡單﹐ 甚有小調韻味﹐ 鄭國江先生的詞文素以儒雅見稱﹐ 配樂也是以中樂配搭為主。《野花》是以歐西流行及騷靈曲風為骨幹﹐ 中樂 (二胡及古箏) 為點綴的 fusion﹐ 配樂及混音都前衛創新﹐ 自樹一幟﹐ 絲毫沒有墨守成規。《卉》的闡述角度乃視乎歌曲的花卉而定﹐ 整體概念並無統一訊息貫穿專輯﹔《野花》整張專輯的主旨及內裡每一首歌曲﹐ 都以女性作中心﹐ 用以探討90年代女性如何以飄泊無根的生命﹐ 面對剎那芬芳的愛情﹐ 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體驗和結局。最後﹐ 演繹手法方面﹐ 羅文先生以傳統唱腔表達《卉》的歌曲﹐ 著重正規無誤的技巧及咬字﹐ 感覺比較舞台化。《野花》的每一首歌﹐ SL 的演繹手法均隨著歌種而改變﹐ 當中或古典 (
薔薇之戀再生戀)﹐ 或流行 (沒有你還是愛你沒有發生的愛情)﹐ 或節奏怨曲 (一輩子心情)﹐ 對比強烈﹐ 層次感亦較分明。最大的分別﹐ 莫過於SL的演繹﹐ 絲毫沒有刻意求工﹐ 以感情投入為重﹐ 予人的感覺比較細膩﹐ 也較「個人」。

《野花》的水平雖然超越朋儕﹐ 製作也一絲不苟﹐ 然而專輯推出的時候﹐ 並沒有被香港普羅大眾接受﹐ 遂影響了流行榜排名及銷量數字。娛樂圈總愛以「曲高和寡」四字來總結原因。十五年後的今天﹐ 我胡亂推斷﹐《野花》在當時沒有被樂壇廣泛接受﹐ 也許亦與以下原因有關﹕
  • 野花二字﹐ 在普羅大眾的心中﹐ 素來有負面的定義 (家花 vs 野花)。當時SL要破除固有觀念﹐ 重新付予野花「正面」的身份﹐ 決非朝夕可為。當時大部份人又不會主動了解專輯的內容及主旨﹐ 是以潛意識產生抗拒﹐ 沒有給予專輯應有的尊重及機會 (當然﹐SL 最後成功地 redefine 了野花﹐ 可惜多少時日飄過﹐ 也付出過多少努力﹖)﹔

  • 大部份有實力的歌手都搶在聖誕﹐ 春節及七月盛夏推出專輯﹐ 因為那時候市民/學生的銷費力比較強﹐ 容易刺激銷量。《野花》亦非例外 ~ 星工廠趕到了91聖誕的黃金檔期推出專輯。記得除夕夜播放《再生戀》的MV﹐ 除了畫面比較詭異幽森外﹐ 最後更以 SL 吐血﹐ 花落人亡收場。歲盡迎新之夜 播放這類型前衛驚人的MV﹐ 曾惹來不滿之聲。我看過SL出席一個新春賀年節目﹐ 演繹悽楚動人的《沒有你還是愛你》﹐ 卻被壓縮得支離破碎﹐ 只因為歌曲太長﹐ 也太過傷感﹐ 與其他繽紛熱鬧的環節格格不入。香港曾是一個快速世界沒空世界﹐ 過節的時候各人只顧狂歡﹐ 只有一小部份人會靜心觀賞野花﹔

  • 《野花》面世之時﹐ 華納只與星工廠留有發行合約﹐ 兩者的合作關係可謂時日無多。SL 既非華納旗下合約歌手﹐《野花》又是SL「蟬過別枝」之作 ﹐ 華納礙於親疏有別﹐ 對於《野花》的成績﹐ 就沒有以前在乎。《野花》的命運與《Ready》相近﹐ 因為藝人過檔新唱片公司﹐ 專輯便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

  • 《野花》的生不逢時歸根於它的藝術水平及創意﹐ 超前了同期作品好幾個年頭。幸而不出十年時間﹐《野花》的藝術定位已一致被肯定﹐ 也影響了新一代的概念專輯的製作訴求。
雖說《野花》的音樂 (曲詞編唱和) 水準一流﹐ 也許為了趕於聖誕檔期面世﹐ 第一批封套和CD上的植字都有罕見的紕漏。第一次閱覽內頁的文案﹐ 己發現了花卉和曲目錯配的狀況。曾經以為將花卉向下推移﹐ 便能與正確曲目遇合。當時想爆了大腦﹐ 卻也想不到野百合竟會配《野花》﹐ 牡丹配《再生戀》﹐ ……這個 mix and match 的考題在後世《野花》版本才刊登了答案 (詳見 sandyandme) 。

值得一提的是 Kinson Chan 先生的封面
美術。Kinson Chan 被譽為香港60年代起﹐ 第四代本地設計師的佼佼者﹐ 與 Javin Mo﹐ 高少康﹐ 古文裕等齊名。Kinson Chan 和SL 合作多年﹐《灰色》時已嶄露頭角﹐《Ready》封底的漫畫像﹐《都市觸覺》系列前衛流麗的平面美術﹐ 和充滿濃烈電影感的《夢了瘋了倦了》﹐ 都是 Kinson Chan 令人難忘的平面設計大作。雖然《野花》並無《夢了瘋了倦了》的豪華相冊﹐ 然而 Kinson Chan 仿效梵高的畫風﹐ 落筆豪邁﹐ 繪出姿態各異的奇花異卉﹐ 配上主色鮮明的背景﹐ 和SL托頜低迴的造型﹐ 交織出一幕華美無倫的畫面。《野花》是目前為止﹐ Kinson 和 SL 最後的一次合作。


也許《野花》面世的時候飽歷風霜雪雨﹐ 並沒有像過去四﹑ 五張專輯般不費吹灰之力﹐ 贏來群眾一面倒的首肯和認同﹔ 然而﹐歌曲排行榜和銷量數字﹐都不過是曇花一現﹐ 並不是用來衡量一張專輯成功與否的最佳指標。十五年來﹐ 在眾多蓮迷和專業樂評人士的眼中﹐《野花》不但代表了SL音樂專輯最絕頂高峰之作﹐ 也是九十年代香港十張最傑出的專輯之一。

Let her dream, for she's a lady
Let her cry, for she's a child
Let the rain fall down upon her
She's a free and gentle flower growing wild...

原刊﹕2007/01/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上的《野花》碟評﹐ 百花齊放。在這裡附上連接與各位分享﹕

4.11.2009

序曲 ~ 不如重新開始


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便喜歡了憶蓮的音樂﹐默默地跟隨著她傳奇瑰麗﹑野花芬芳夾道的音樂旅程﹐但一直要到1996年才在互聯網上分享一些關於她的文字。當時一位名叫 Vicky 的網友開設了一個關於SL的網頁﹐其中包括SL的個人資料﹑專輯列表﹑及由其他網友提供的歌詞翻譯。每人有不同的減壓方法﹐在大學年終考試期間﹐我選擇了將SL的歌詞翻譯成英文來舒緩神經緊張。我並不是主修語文及翻譯﹐是以翻繹的水準實屬一般然而這種逐字逐句的琢磨﹐令我更深深體會到SL的音樂元素如何巧至毫巔地相互配合﹐尤其旋律歌詞編曲演繹混音每一個細節都那麼一絲不苟﹐令人由衷起敬。我把翻譯好的歌詞電郵至Vicky 的網﹐一篇一篇的寄出﹐一張一張專輯的完成﹐彷彿體會到當時SL及她合作團隊苦心的萬一。

及後繼續升學﹐自己也不甘後人地建起了
SL網頁﹐名為《For Whom Memories Blossom》(即《回憶為誰盛放》)。當年SL在香港舉行了第三次音樂會遠赴寶島年多﹐SL雖創造了《Love﹐Sandy》的佳績﹐卻也著實令不少香港的歌迷憂心如焚。在音樂會上﹐其中一段環節是以medley的方法將新力/華納/星工廠階段的名作一口氣地演繹﹐就像CD的文字所說﹕「這一夜﹐回憶盛放

「回憶為誰盛放」其實亦師法海明威戰地鐘聲一句﹕For whom the bell tolls﹐it tolls for thee。回憶亦然﹐一切也是因為SL的音樂而起。及後Sandyandme 的網主Chi提供接﹐還承蒙賞識﹐給予評註﹕「做得非常詳盡精美的英文網頁,每張唱片都分項評分和寫碟評,值得細閱,又將歌詞譯成英文,可惜已有數年沒有更新。」真的﹐庭園荒棄﹐轉眼十年。

2006年10月
一時興起在國內的《憶蓮盛放》BBS上分享了一篇名為《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的文章﹐淺談《原來》﹑《本色》及《呼吸》三張專輯的共通之處。接著便開始了《紛紛飄落的日子》系列兩年多來從《灰色》一直寫到《Love﹐Sandy》的序篇﹐雖然大言炎炎貽笑大方﹐卻也自得其樂。這些文字陸陸續續在 Windows Live 的網誌上重發﹐繼而同步刊載。因為順手拈來 best actor (最佳男主角) 作筆名﹐於是網誌的名字便引用了「頒獎典禮後﹐at his penthouse suite」的典故當時覺得自己頗有幽默感。

從《紛紛飄落的日子》﹐認識了很多網友
雖然不是近在咫尺﹐然而彼此喜歡SL音樂的熱忱﹐並無異致。在無常的世幻下﹐蓮迷的真情經年如一日﹐沒有動搖沒有變遷十分令人感動也格外地可貴。現在回看寫下的文章﹐駭見錯字百出﹑語病驚人﹐一些資料也不盡準確﹐必須編修糾正。這個修訂版的網誌便這樣地誕生。


特此感謝每一位曾經抽空光臨
頒獎典禮後﹐at his penthouse suite及給予意見留言的朋友。

不必在乎我是誰 (個人檔案)

名﹕ best actor

簡稱﹕ BA


原名﹕ 名不羈﹐姓可恥


年齡﹕ 花樣年華


性別﹕ 嗯﹐你猜﹖


相貌﹕ 瀟灑笑容﹐危險眼神﹐頭顱適當傾斜﹐隨便恰好


性格﹕ 性樂天﹐好任俠﹐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


職業﹕ 有 (聊勝於無)


學歷﹕ 呵呵﹐現在還流行這調調兒嗎﹖


理想﹕ 不勞而獲﹐盡情揮霍


嗜好﹕ 吃喝玩睡﹐蓮群糾黨


幸運號碼﹕ 八 或 611


喜歡顏色﹕ 本色


最喜愛的專輯﹕ 夢了瘋了倦了


最喜愛的單曲﹕ 日與夜 (*當時落筆的直覺﹐當然現在保留改變初衷的一切權利﹐哈哈)


最喜愛的詞句﹕ 罷﹗


最喜愛的編曲﹕ 哈囉感覺


最喜愛的舞編﹕ 傾斜


最喜愛的封套﹕ 都市觸覺 Part III Faces & Places


最喜愛的MV﹕ 愛情I don’t know (無線版1985)


對憶蓮的看法﹕ 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並列


對愛情的看法﹕ 艾~東~嚕~


對家庭的看法﹕ 感情不老


對朋友的看法﹕ 如湖水般美麗﹐卻也深不見底


對金錢的看法﹕ 沒有你還是愛你


對人生的看法﹕ 離不開﹐留不低﹐如火中的一個草原


對自己的看法﹕ 誰像你好﹖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